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发布者:张彬    所属单位:东宁市绥阳镇中学    发布时间:2019-11-07    浏览数( -) 【举报】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一、教材地位

八年级部编版历史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主要介绍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开展的变法活动,组织公车上书,创办维新变法刊物,组建维新变法团体,开展戊戌变法。突出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先进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

师生

互动

设计

意图

导入

新课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知识

梳理

 

当堂

检测

 

 

课堂总 结

展示课件:梁启超曾说过:“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那从第一期上,我们进行的是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时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出示自学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本课内容。

(师生共同核对答案)

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和教材,回答合作探究的问题。

探究一:

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

教师点拨:

①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② 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③ 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探究二: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师点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而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软弱性)(主要原因)

探究三: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教训分别是什么?

教师点拨:

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政治: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2.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3.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宣传西方进步思想)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学生绘制本课的知识总结表

 

1、 记忆本课知识点

2、 完成同步测评与解析

 

 

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为20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梁启超)。失败会换取教训,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回首戊戌变法,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在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用生命唤醒中国的仁人志士。

学生看材料,思考第一期不足指的是什么。

 

 

 

 

 

 

 

 

学生

自学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分组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记忆本课知识点

通过材料,让学生串联起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了解到近代化探索我们已经经历了洋务运动的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兴起—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发展—《时务报》、《国闻报》

            高潮—百日维新

            结局—变法失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的参与性较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就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把戊戌六君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现实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得到启发。希望自己在今后能够更合理地调整好教材与活动的展现的关系和调配。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