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发布者:刘红艳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长安小学    发布时间:2019-11-07    浏览数( -)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一、教学内容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结合上面内容进行。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
    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过去只有一个(分木块)例题,教学“平均分”含义。
    •现在“平均分”专门列为一段(以毛毛虫的形式),安排3个例题,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为教学除法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
    (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进行教学,而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
    •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
    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P14:展示了学生生活经验中不同的分法。
    P23: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呈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商方法。
    3.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
    “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
    1.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平 均 分
    主题图
    (1)呈现了二(1)班学生分春游食品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个“每份同样多”的例子:矿泉水每份2瓶,面包每份2个,橘子每份3个,糖每份6块。使学生知道分东西每份分得同样多在生活中到处存在,为引入“平均分”做准备。
    (2)学生会列除法算式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用除法算一算主题图的每份东西的数量。充分利用主题图。
    例1(引出“平均分”)
    (1)由学生分糖和橘子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说一说糖和橘子是怎么分的,糖每份几块,橘子每份是同样多吗,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2)看一看主题图中其他两种食品是怎样分的。
    由上,引出“平均分”。
    做一做P13
    呈现10个面包实物图,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例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1)由主题图分橘子引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2)探讨分的方法:可能有的每次每盘放1个,有的每次每盘放2个,也可能两种方法同时并用,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但可以问一问哪种分法比较快。
    (3)通过操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无论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做一做P14
    •呈现12瓶矿泉水的实物图,要求学生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说说是怎样分的。让学生再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可增加矿泉水的瓶数,如15瓶、18瓶,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快的方法。
    例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呈现了一幅学生准备租船的情境,要算租几条船,要用平均分来解决。
    (2)可用直观方法,每4人站在一起,数有几个4。这里不要求列算式。
    (3)学完除法后,可回头来列式解答。
    做一做P15
    •用平均分帮助小熊解决分筷子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每位分几根。
    •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法。
    加法:1位2根,2位4根,……6位12根。
    减法:1位分2根,还剩10根;再给1位分2根,剩8根……。
    乘法:1位2根,6位几根。
    练习三
    第1~2题,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3~6题,用分实物卡片或连线等方法,寻求平均分的结果。
    ◆ 除 法
    例4(教学除法的含义)
    通过熊猫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说明除法的含义(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
    做一做P18
    •通过多次平均分18块饼干,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熟悉除法算式的写法
    •每次写出算式后,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熊猫每4个一盘地分20个竹笋,分了5盘。使学生看到分的结果仍然是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做一做P19
     第1题
    •通过多次实际分○,熟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每次写出算式后,说说除法算式的含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练习四
     第2、3题,都是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分成了几份。
     第4~6题,都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东西。
    使学生看到实际生活中两种分东西的方法确实存在,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 第9题,练习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填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为用口诀求商做准备。这样的练习可以经常做。
     第8、10题,被除数可通过乘法求出,由此体会乘、除法的关系,为教学用口诀求商做准备。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1)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的)。
    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以及“平均分”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方法。
    (2)被除数不超过36。(突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
    (1)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孕伏。P20 第2、3题,体会生活中存在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中进一步孕伏。如P23例1,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初步体会怎样用除法解决问题。
    (3)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素材。如P29例3(15个小朋友做游戏),P31例4(用儿童商店里购物情境展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被除数不超过12,探讨求商的方法。)
    (1)除法的结果,前面学生已学会通过分、连线等直观方法得出,这儿的重点是探讨求商的方法。
    (2)从猴妈妈分桃,引出两个除法计算问题。
    (3)第(1)题:多种算法:连减(算剩下的)、乘法口诀(算分掉的),小精灵用口诀求商。
    (4)提出:你喜欢哪种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不同算法,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快。
    (5)第(2)题,鼓励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
    例2(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1)呈现学生植树情境,用乘法算出一共栽了多少棵树(一个乘法算式)。
    (2)结合情境和乘法算出的结果,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列出两个除法算式,对照乘法算式,想口诀求商。
    (3)“你是怎样算的?”组织学生交流,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
    做一做 P24
     第1题(被除数不超过12 ,配合例1)
    没有插图和乘法算式,每组是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鼓励学生直接想出用哪句乘法口诀求商。
     第2题(被除数不超过36,配合例2)
    •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编排在一组,帮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方法。
    •填完得数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练习五
     第1、2题,根据除法算式的含义,去解决实际问题。(题目中没说平均分,但所提问题是关于除法的,其根据是题目中的除法算式。)
    •第1题,根据除法算式的含义,看图提出“每个同学分几个气球?”再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第2题,数出鸽子的只数,鸽房的个数,根据算式中的“÷”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要求用乘法口诀求商。
     第7题
    •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说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体会乘除法的关系,为熟练求积求商做准备。
    •使学生明确:当两个因数相同时,只有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 第12题,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为教学解决问题做准备。
     解决问题 新课标第一网
    例3(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呈现15个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3组,每组5人),由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分别提出两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式解答。
    (2)紧扣题意说明单位名称的写法。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用几人?”
    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对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直接把又来的3人,每组分1人,得到每组平均6人。
    •列除法算式计算:18÷3=6。
    做一做P29(获得初步的提出除法计算问题,并加以解决的经验。)
    •设计了一个小刺猬运苹果的童话情境,从中教材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每次运3个,几次可以运完?让学生解答。
    •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还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练习六
    ² 第1题,用对话形式给出了部分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其他信息(有5个人)比较隐蔽,需要学生自己去找。
    ² 第3题,开放题,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
    例4(教学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设计了儿童商店购物的情境,通过对话呈现了需用除法和乘法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这种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
    (2)通过小精灵明明和聪聪的对话揭示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时,可让学生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仿照教材,看图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做一做P31(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如,问题不变,改条件:“每3盆花摆一个图案”、“每2盆花摆一个图案”等。)
    练习七
    第1~4题,配合例4,其余是有关乘、除法的综合练习
    ² 第4题,开放题,有不同算法。
    •先算每群兔子需要几个萝卜(3×2),再算3群要几个(6×3)。
    •先算一共有几只兔子(3×3),再算3群需要几个萝卜(9×2)。
    ² 第5题,信息资源比较丰富,给出了四种商品的价钱。
    •教材根据其中2件商品的价钱,提出了两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根据4件商品的价钱,学生自己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整理和复习
    1.第1题:除法的有关知识: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2.第2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可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怎样想商。
    3.第3题:解决问题:重点是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开放性。可提的问题:“几次运完?”“需要几辆车?”等。
    练习八
    ² 第4题,开放题,可以提出不同的乘除法计算的问题。
    •一步的:18箱饮料,每人抱走2箱,需要几个人?
    18箱饮料,每次运走6箱,要运几次?
    •二步的:18箱饮料,每次3个工人来运,每人运走2箱,需要运几次?
    地上有12箱饮料,3个工人每人抱走2箱,原来一共有多少箱饮料?
    ² 第5题,联系实际的题目,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切实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
    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
    (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
    •经常练习2~6的乘法口诀
    •适当安排把口诀填完整以及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的练习。
    (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