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集体备课《观潮》

  发布者:陈广海    所属单位:林口县奎山乡马安山学校    发布时间:2019-11-19    浏览数( -) 【举报】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  课前,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按照初读研读赏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课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了解学生查阅资料情况,并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生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动手作记号,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不断巡视指导读书的方法 

2、交流展示自学情况:读文、识字、释词、质疑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可结合识字、释词环节,随机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如:罩、昂、贯、蒙等字。 多音字:风号浪吼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顺序: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在何处? 

(二)、文中关键的词(句、段)      

关键段落:第二、三段 关键词语: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 “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三)预设师生双边活动: 1、让学生读书思考: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在何处?(读思之前,先让生理解的意思)

2、生充分读书思考批注后交流。 指名读出相关语段,指导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概括,深化理解: 教师引导理解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大潮之奇: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 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 

四、阅读欣赏 

1、指导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领悟表达方式。 1衬托手法: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 (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又沸腾起来 2)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3、积累: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1)自己喜欢的句子 2)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写声音的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写形态的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五、拓展练习    

推荐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 孟浩然: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横江词》 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毛泽东: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杨万里: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了解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同作者一同感受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