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发布者:颜怡春    所属单位:宁安市第二中学    发布时间:2019-11-26    浏览数( -) 【举报】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2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回忆隋炀帝时期的统治,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

2、唐朝建立唐朝何时建立?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唐太宗是不是开国皇帝?

展示李渊四个儿子的图片,由学生讲述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故事。

听完故事后,大家讨论应该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

(二)贞观之治

1、教师解释:“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的社会历史局面。因为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历史上称这一段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出现的思想及措施

1)幻灯片出示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教师提问: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分别比作什么?他们是怎样的关系?说明他认识到什么?基于以上的认识唐太宗产生了哪些治国思想?

2)学生讲述唐太宗的故事,从而归纳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教师归纳: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老师还要补充一点:文化方面,兴科举,大办学校。唐太宗广招各地儒士,赐给路费,让他们来长安讲学,儒学的兴盛,前所未有,这样也就为国家培养了人才。

3)唐太宗的这些治国措施到底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作用呢?

正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贞观之治繁盛局面的形成,唐太宗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由此呢,老师就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即位之后,是否也会吸取隋亡教训,采取类似于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成为千古帝王的治世楷模呢?

(三)女皇武则天

1、播放影片《无字碑歌》的片段。让学生讲几个和武则天有关的小故事。

教师讲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做到全面、客观、要抓住主流。

2、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概括武则天的功绩。

教师总结:当代文人郭沫若对武则天有过这样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的意思是,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本课小结:

我们今天的新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的建立,了解了唐太宗的基本史实,知道了贞观之治繁盛局面出现的原因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课 “贞观之治” 

活动1【导入】活动一

复习导入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

回忆隋炀帝时期的统治,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

2、唐朝建立

1)教师提问:唐朝何时建立?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唐太宗是不是开国皇帝?

2)展示李渊四个儿子的图片,由学生讲述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故事。

 3)听完故事后,大家讨论应该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

(二)贞观之治

1、教师解释:“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的社会历史局面。因为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历史上称这一段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出现的思想及措施

1)幻灯片出示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教师提问: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分别比作什么?他们是怎样的关系?说明他认识到什么?基于以上的认识唐太宗产生了哪些治国思想?

2)学生讲述唐太宗的故事,从而归纳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教师归纳: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老师还要补充一点:文化方面,兴科举,大办学校。唐太宗广招各地儒士,赐给路费,让他们来长安讲学,儒学的兴盛,前所未有,这样也就为国家培养了人才。

3)唐太宗的这些治国措施到底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作用呢?

根据幻灯片展示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三)女皇武则天

1、播放影片《无字碑歌》的片段。让学生讨论:你印象当中的武则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讲几个和武则天有关的小故事。

教师讲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做到全面、客观、要抓住主流。

2、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概括武则天的功绩。

教师总结:当代文人郭沫若对武则天有过这样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的意思是,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本课小结:

我们今天的新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的建立,了解了唐太宗的基本史实,知道了贞观之治繁盛局面出现的原因,最后对唐太宗进行了评价:说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是一位千古帝王。那我们说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最终能从历史当中学到什么。在我们学习了贞观之治这一课的内容之后,你认为可以借鉴到什么?

学生穿越到隋朝,讲述隋朝时期的社会风貌,从而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生看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了解什么是贞观之治

学生根据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讲故事,根据课本内容概括归纳。

学生根据图片提示穿越到唐朝,描述唐朝时期的繁荣面貌。

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相互讨论。

学生看视频。

列举与武则天有关的小故事。

学生概括回

提高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了解唐朝建立的史实,认识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

激发兴趣,了解唐太宗登上皇位的史实

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灌输论从史出的史学原则,让学生认识到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的能力。

活动3【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                     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活动4【活动】小节

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