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发布者:梁兵    所属单位:绥芬河市金恒基小学    发布时间:2019-12-02    浏览数( -) 【举报】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东周的概念,历史分期和“春秋名称”的由来;

2、掌握春秋时期以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为特点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发展状况;

3、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并能简单分析其原因;

4、了解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实质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成语典故,讲述成语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奴隶社会的瓦解,表现在政治上,是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雄厚。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2.诸侯争霸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也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一)教学重点

1.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3.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难点

春秋争霸的实质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解《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正文导入栏,并展示“周平王东迁图”。

讲解:周幽王被杀后的第二年,即公元770年,因为内乱少数民族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了镐京,周幽王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因洛邑(今洛阳)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力量变化无常,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变革的时期之一。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春秋时期的具体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互动授课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铁制农具的出现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一目,总结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教师讲解:回忆一下,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们使用的是什么样的生产工具?

学生回答:打制工具、磨制工具和铜制工具

总结:到了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表明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

2、牛耕的出现

阅读教材第27页“相关史实”分析一下牛耕出现在什么时候。

总结:春秋时期。

思考:

1)铁制农具的使用和农耕的出现给当时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回答:

1)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并为开发森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3、春秋时期手工、商业的发展

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春秋时期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主要表现在: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的制作;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

过度: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东周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为什么呢?

(二)王室衰微

分析课本第28页“材料研读”的内容,解释这段话的意思。并分析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此时国家已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三)诸侯争霸

1、阅读教材“诸侯争霸”一目,思考问题: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原因:周王室王权衰落,周王的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目的:争夺霸主地位。

2、读春秋争霸形势图,结合教材总结出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诸侯争霸过程及评价。

1) 齐桓公首霸:管仲改革

2) 晋楚争霸:城濮之战、一鸣惊人

3) 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板书设计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二、王室衰微

周王室地位下降

诸侯国势力崛起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