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发布者:李兰波    所属单位:林口县三道通中学    发布时间:2019-12-03    浏览数( -)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为了培养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的求知习惯, 锻炼学生多途径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生活意识的形成,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并将地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指导生活,这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二、教材分析:

        教材属于中国地理中的经济地理部分。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出了农业的四个部门,并点明了农业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同时还指出人们的吃、穿、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农业。

  本筐内容是全节的基础,叙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农业的部门、农业的概念、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这些内容先通过图片展示,然后又设计了“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利用素描图和“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以及读图练习等内容,使学生通过活动来了解这个问题。教材在这个内容的最后还设计了填表练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程标准中要求本课的教学任务是能够让学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建议让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或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多少掌握了一些地理常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所知道的地理知识进行地理现象的简单分析,因此可以进行一些能力方面的提高练习,可以设计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不太好掌握,最好能让学生自己根据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自己分析出分布规律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理解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2、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策略和手段:

     社会调查法、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设计好社会调查的内容,并制作出课件;

     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将调查后的信息归总、分析出成果,在课堂上共同讨论。

八、课时安排:

    共三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首先请学生分组展示社会调查的成果,并总结出自己的调查结论。

                  1、家乡的农作物都有哪些?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2、有多少人从事种植业?多少人从事林业?多少人从事畜牧业?多少人从事渔业?他们各自的比例是多少?
      (出示课件、提问)“情系‘三农’谋发展”
      (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资料展示)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生小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开放提问)你能通过分析我国的国情,找到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吗?
      (关注“三农”,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你能说出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出示板书)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  农业与我们
      (教师承转)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
      (出示课件)视频资料:主要农业部门
      (学生讨论)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师生小结)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农业产品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业五个部门。
      (出示板书)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只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五个部分。
                  副业是指分别以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为主的农村,为搞活经济而发展的辅助产业,因各地的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地区分布上没有多少规律可循。
      (深刻理解农业包括的各个部门。)
      (学生活动)结合乡土地理说明农业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资料收集、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的有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师生小结)农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
      (教师承转)可见,人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的原料和消费市场,都离不开农业。下面是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你赞成哪一个说法?为什么?
      (出示课件)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
      ──我国

      人口这么多,粮食生产太重要了。
      ──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应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的首位。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其他学生质疑补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问题。
         (教师小结)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正因为如此,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出示板书)2.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出示课件)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甜菜、甘蔗等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学生讨论:根据我们学过的我国地形、气温和降水等方面的知识,分析这些农作物可能的分布。

(出示课件)“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让学生说出分布规律,并和自己的判断相印证。

(教师总结)

(课堂反馈)1、课后习题

            2、思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呢?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