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三年级下册第六课《孤独的牧羊人》

  发布者:丁诗萌    所属单位:穆棱市穆棱镇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9-12-04    浏览数( -) 【举报】

《孤独的牧羊人》

【创新出处】


本课通过戏中戏,拿到剧本--聆听音乐--熟悉剧本--正式演出--情感升华这一主线,设计了走一走、跳一跳、拍一拍、唱一唱、奏一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以及约德尔调的演唱方法。在课程当中,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热爱音乐。通过直观的卡片展示,提升他们的上课积极性,让他们知道欣赏课程也是很有趣的。


所有音乐活动的设计与创新思路主要来源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奥尔夫声势律动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以及新体系音乐教学法。


【单元浏览】


本课围绕的主题是“牧童之歌”,选编的三首描绘牧童题材的歌曲是《剪羊毛》《孤独的牧羊人》《小小羊儿要回家》。这三首歌曲风格迥异,充满生活情趣,在学生学唱和聆听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作曲家笔下不同的牧童形象和牧羊人的劳动生活,体验劳动的乐趣。


【教材分析】


《音乐之声》是美国好莱坞的一部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男主人公的爱情。此后,他们一家组成家庭合唱团,在被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奥地利,以巡回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和周旋。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使用了约德尔唱法。歌曲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的音色音准不错,也初步识得一些音乐记号。上课有了一定的自控性,情绪容易被带动,充满童真童趣,模仿能力开始变强。有一定的聆听习惯,会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节奏感加强,能自己编创一些简单的歌词及动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诙谐、轻快、活泼、生动的情绪。简单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风格。


    2.在音乐活动实践中了解约德尔调的基本唱法,并能哼唱七度、八度、九度的音程。


3.通过探讨、合作学习,学生能运用体态律动、声势律动、演唱形式、力度和情绪的变化等更好地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3.  教学重点


(2)能用诙谐、轻快、生动的情绪,体态律动,声势律动等更好的表现歌曲。


(2)能了解约德尔唱法,并演唱


4.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七度、八度、九度音程的真假声切换。


(2)歌曲声音的处理和情绪的变化。 


    【教学准备】


1.钢琴 2.多媒体 3.牧羊人、小羊、王子、小姑娘等角色卡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标题《得到剧本》


(二)活动目标


2.  通过聆听歌曲《do re mi》简单介绍音乐剧《音乐之声》。


(二)活动步骤


1.简单介绍《音乐之声》


*播放《do re mi》视频资料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示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柯达伊手势


师:原来是来自《音乐之声》里的7位朋友呀!玛利亚是一位奥地利的家庭女教师,可是她那七个调皮的学生在开始的时候不接受她,于是她以音乐会友,后来她们成为了好朋友,不仅一起歌唱,还一起演了一出木偶剧叫《孤独的牧羊人》。


现在她将剧本给了我们,让我们也来演一演。


(多媒体呈现剧本)


(三)设计理念


本环节的设计是通过歌曲《do re mi》来让学生知道《音乐之声》的背景,再从《音乐之声》中,引出戏中戏,让学生进入剧本。


 


二、活动标题《剧本音乐--走一走、跳一跳、拍一拍》


(二)活动目标


2.  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原声版本,让学生感受歌曲诙谐、轻快、生动的情绪


2.通过体态律动和声势律动,感受2/4恒拍,并为歌曲的难点做铺垫。


(二)活动步骤


1.初次聆听剧本音乐原声版


*播放《孤独的牧羊人》原声版音乐,带着孩子们进行律动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剧本的音乐。


师:全体起立,围成两个圆圈,跟着老师走一走


*第一段:将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一个个搭着肩膀,随着音乐走恒拍。


*第二段:在走恒拍的基础上,加上身体的律动,在遇到衬词的地方,按照节奏2/4  X  X | 0 X  X 0|跳一跳、拍一拍。


(三)设计理念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根据体态律动和声势律动的理论来进行的。通过走一走、跳一跳、拍一拍的律动,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恒拍和音乐律动。


三、活动标题《剧本音乐--约德尔调唱一唱》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初步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和约德尔调的演唱特点。


2.熟唱大音程,初步掌握约德尔唱法


3.运用奥尔夫声势律动教学法,进行X  X | 0 X  X 0|的节奏练习,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节奏


(二)活动步骤


4.  找一找,衬词在哪里?


*师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动脑筋找出答案


师:孩子们,这首歌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生:幽默风趣……


师:说一说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后面有个“来伊噢都”


5.  介绍约德尔调


*这是一首美国乡村音乐风格的歌曲,其中的“来伊噢都”是用真假声混合演唱的,运用的是约德尔唱法,约德尔是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唱法,他基本上是无歌词的,但却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如“伊”“噢”是最常用的。在约德尔的旋律进行中,音程间的大跳也是最常见的。他们通常用这样的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因此约德尔调广为流传,也成了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特点和演唱特点。


*播放约德尔唱法的视频


师:约德尔调是不是很欢快呀?


生:是!


师:那我们要不要来学一学呢?


生:好!


6.  唱一唱,拍一拍


*教师在钢琴上按出音高,让学生听辨


师:你们来听,5 和5的音高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音高一点,一个音低一点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们跨了多少度


生:8个


师:非常棒,他们之间呀存在一个8度


*用“来”来哼唱旋律,并加上衬词


 201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音乐集体备课1


*注意5 和5之间真假音的转换,5和6之间的九度跳跃


师:我们来一次合作,老师唱前面,你们来唱“来伊噢都”


生:好!


*运用节奏X  X | 0 X  X 0|对学生进行表扬


 201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音乐集体备课1


师:现在已经掌握了这条旋律,那我们一起用“来”来唱一唱


(教师弹奏旋律,和学生一起演唱)


师:旋律已经会了,现在请你们和我拍一拍X  X | 0 X  X 0|


*在学生完全掌握节奏后,在衬词的地方加入此节奏


 201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音乐集体备课1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拍一拍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电影原声版本,现在来听一下中文版本

(播放中文版音乐,学生跟着教师拍打节奏)


(三)设计理念


本环节通过欣赏音乐,让孩子们自己找出不同的地方,发现衬词,再介绍衬词,让孩子们对约德尔调有所了解。通过师生互动,增进交流,关注学生的表现,表扬语在节奏中进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法,让孩子们掌握歌曲基本节奏,为全课做好铺垫。


四、活动标题《剧本内容--记一记、唱一唱》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段聆听,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歌曲里面的角色。


2.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人演唱自己的歌曲部分,加上衬词演奏,要求有感情的。


3.通过歌词,再加上卡片直观的熟悉歌曲里的场景和人物,有利于孩子们对歌词的记忆,也能激发他们兴趣学习。


(二)活动步骤


1.分段聆听


*播放第一段音乐片段,拿出角色卡片

师:我们来听一听第一段台词讲了些什么


生:听到了一个牧羊人在山顶孤独的唱歌,还有城里的人们

师:对,非常好!那我们要怎样去表现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呢?


学生自己想动作表达牧羊人

(教师将事先准备的牧羊人卡片和人群卡片拿出来,贴在黑板上)

师:那现在再听听第二段

*播放第二段音乐片段,拿出角色卡片

师:这一段呢?


生:有王子!农夫!餐桌旁的人,喝啤酒的男人,他们听到了牧羊人的歌声。


师:谁能表现一下这几位!


学生表演


(教师将事先准备的王子、挑担的农夫、就餐的人、喝酒的人卡片拿出来,贴在黑板上)


*播放第三段音乐片段,拿出角色卡片


生:这一段有小姑娘、小姑娘的妈妈,她们和牧羊人二重唱


学生表演


(教师将事先准备的小姑娘和她妈妈的卡片拿出来,贴在黑板上)


2.角色分配--带感情的演唱自己的角色


师:这三段音乐一样吗?


*播放音乐,让学生去辨别角色的感情


生:旋律一样,但是语气不一样


师:对,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那我们来模仿一下还要带上自己的神情哦!


*注意聆听音乐中每个角色的演唱语气,让学生去模仿,老师适当的进行指导


*将学生分成8组,每组去表演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衬词部分由自己组演唱


师:牧羊人觉得自己是孤独的,所以他要?


生:难过一点


师:王子呢?


生:英俊潇洒,要气宇轩昂


生:小姑娘要可爱,小姑娘的妈妈要慈祥


师:非常的好!那我们现在试着去演一下吧!


(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分组表演)


(三)设计理念


本环节运用卡片,多媒体等教学用具,通过演一演,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歌词,通过聆听歌曲,让孩子们感受各个角色的语气等。


八、活动标题《剧本排练--奏一奏》


(四)活动目标


4.通过聆听歌曲,让孩子们找出每一段衬词的不同之处。


5.通过演唱和节奏练习,让学生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特征。


6.能在衬词的部分展开想象,自行伴奏。


(五)活动步骤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衬词部分加花


1.X  X | 0 X  X 0|的变化


师:既然我们已经把前面的人物都刻画了一遍,那看看我们最具美国乡村风格的约德尔调部分,该怎么把它变的更完美呢?


生:……


师:老师在刚才“来伊噢都”加了什么?


生:拍了节奏


师:对,那我们还能怎么表示呢?


生:可以拍身体、拍肩膀、跺脚


师:你们真的很聪明,我们来试一试吧!


*播放音乐,让学生加是表演和节奏


2.聆听3-I的衬词部分


师:现在我们来看第二部分


 F5AF92F4D8ED238EFEB977B67C6D8F25


师:听听有什么不同?


*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两段不同的衬词部分


生:“伊”字的音特别长!


师:非常棒!看!牧羊人可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乐器,我们来用沙锤表达一下


*准备沙锤等,让学生自己利用乐器做出配音


*教师引导在节奏快的第二部分可以做2/4拍子的恒拍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


3.聆听3-II的衬词部分


*出示结尾的曲谱


 F33AC0A2B4D30FCEE5B9B55CDFE8D446


师:我们的剧本就快完成了,现在看看结尾


*播放结尾的音乐,让学生听辨


生:和刚才的很像,还可以用刚才的方法


师:非常好,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试一试


(六)设计理念


本环节运用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引导孩子们自己感受音乐律动,并为其演奏,为歌曲增添第二层音响,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九、活动标题《戏中戏--初次彩排》


(四)活动目标


2.通过之前的唱一唱、奏一奏、演一演,让孩子们能完整的自主表演整首歌曲。


(五)活动步骤


*全新编排歌曲,表现歌曲内容


演唱形式、情感抒发、乐器色彩


师:我们已经将整个剧本编排了一遍,那现在能不能合在一起演一演呢?


生:能!


*教师播放音乐,指导学生演一演


(六)设计理念


十、活动标题《正式演出--情感升华--谢幕》


(四)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歌曲音乐,从而更好的表现歌曲。


(五)活动步骤


师:你们演了这个剧本之后,牧羊人是不是像题目说的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呢?


生:我觉得他开始是认为自己很孤独,于是他一个人唱歌,吸引了很多的听众,还有一个小姑娘也加入了他的歌声,他一点也不孤独。


师:说的非常好,这个牧羊人可能还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关注他呢,我们也赶快走进他的歌声里,用行动告诉他吧!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自主表演


表演结束,全体演员向观众致谢,鞠躬。


(六)设计理念


本环节主要讲课堂成果和成效的呈现,通过学生们的自主编排和演出,让他们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