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集体备课

  发布者:郭玉    所属单位: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    发布时间:2019-12-04    浏览数( -) 【举报】

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教材地位:

1、承接性:继第一模块政治文明史之后,本篇具有让学生初步掌握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原理这一基本目标。

2、基础性:具有开宗明义第一篇的作用,让学生初次了解一些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如经济模式、经济特点、耕作方式等,以利于今后其他经济史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形成学习经济史的若干基本方法等。

三、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农业的起源、农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发展和自耕农经济的形成。本课的标题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这里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相对于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比如刀耕火种,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特点,二是生产模式,指的是具有较普遍特点的具体耕作模式,以避免与生产方式的概念相混淆。

四、学情分析:

1、鉴于学生已经经过第一模块政治专题史的复习,对高中的历史学习有了一定的感受,同时又是初次涉及到本专题学习,相对陌生。因而,如何实现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及过渡性至关重要。

    2、学生注意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因此最终的落脚点要回归到了解农业的基本特点,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好三农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五、教学资源及教具:

1、利用教学学案进行探究教学。

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性的直观体验和教学。

3、利用网络搜集大量的相关史料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归纳分析。

六、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农业的起源、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利系统的完善,以及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革新而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

2)能力目标:史实分析和历史特征归纳概括能力,初步合作探究及史料搜集整理能力、初步的历史评价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事实概括出一般特点和特征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历史概况,并体验先民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勤劳、奋发的历史,引导学生去关注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并以此为线索基础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难点:农业起源问题,精耕细作耕作方式的形成及概念,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理解,小农经济特点及评价。

七、教学过程

课前发放学案,布置探究活动任务:

提前要求学生分别搜集整理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知识,充分预习好课本知识。

导入新课: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过75%,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建设不可忽视的基本问题,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力的增强具有重大意义,农村的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今天,让我们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关注农业发展的现状,一起构想中国农业健康美好的未来

了解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讲授新课:(以学生讲解为主)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炎帝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祖先之一。由此可见农业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农耕经济发达是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中国古代文明就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直到今天从事农业的人口仍然占中国人口的多数。阅读“农业的起源”回答:

1、我国的原始农业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2、我国种植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各个地区分别形成怎样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教材小字总结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第一个特点:

 

1问题探究::通过动脑思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2)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归纳中国古代农业起源的基本特征:

历史信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中国农业是由采集业向种植业发展而起源的,主要作物是北粟南稻,形成了南北两个农业中心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十二生肖大多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力量型,有野生型,有环保型,有家畜型等,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结构之一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但分工不彻底,双方具有互补性。

生产工具和技术是中国古代农业先进于世界的两方面,而生产的核心环节牛耕代表了最高的水平。接下来共同学习生产工具的变革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最初的原始农业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农耕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形成。阅读“从耒耜到曲辕犁”及第三页的四幅图片回答:

1、阅读教材,总结我国古代各时期农具的发展变化情况?

①原始社会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

 

③汉代时期:

④唐代时期:

 

2、生产工具的进步意味着什么?这对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3、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灌溉工具的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命脉

春秋时楚相孙叔放在淮河流域修的芍陂,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崛江流域修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渭水系修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阅读“水利设施的完善”回答:

1、为了防治水害,古人兴修了哪些水利工程?

上古时代: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边疆西域:

2、总结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阅读教材,甲骨文“协”字,即三耒共同在一块土地上耕作的象形文字。这个字描绘了商周时期怎样的耕作方式?原因是什么?

 

 

2、白居易在《 朱陈村 》中描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氢。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 ”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 晁错《论贵粟疏》

    诗中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出现于何时?为什么朱陈村的农民能有相对安定的生活条件?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第三个特点?以此评价小农经济?

 

 

 

3、总结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区分生产模式、经营方式、耕作方式这三个概念?

 

 

 

课堂小结: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众多文明古国中, 很早就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国农耕文明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既得益于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也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工程的兴建有关。从耕作方式上看,自春秋自耕农经济出现后,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鉴古知今。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必将有助于实现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课后作业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思路提示:1.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2.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课后思考:本节课讲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状况,基本要素和主要命脉,那么,除此之外,几千年来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由此引出衣、食、住、行——土地问题

八、教学反思:教完本节课,本人对本课的教学特点进行如下思考:

1、本节课以学生的所熟知的神话传说为契入点,收到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具体的目的,使学生易于接受。

2、在教学中,围绕着四个子,结合教学目标,由浅及深展开问题探究,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思维主线。

3、在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的基础上,教学中又直接贯穿课文思考题的整合,使学生更易于建立知识结构。

4、知识小结时,使用史实归纳法,使之简便易懂易记。

5、农业的现代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并未讲到,习题没来得及处理。

 

 

 

 

 

 

 

 

 

 

附:学案

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学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小字部分的材料和课后知识链接来帮助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相信自我。

知识链接: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而食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中国早期农业生产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征?中国古代农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培植和传播,水利设施的建设等因素,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学习过程:

.问题情境设计

一、炎帝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祖先之一。由此可见农业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农耕经济发达是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中国古代文明就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直到今天从事农业的人口仍然占中国人口的多数。阅读“农业的起源”回答:

1、我国的原始农业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2、我国种植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各个地区分别形成怎样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教材小字总结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第一个特点:

 

二、最初的原始农业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农耕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形成。阅读“从耒耜到曲辕犁”及第三页的四幅图片回答:

1、阅读教材,总结我国古代各时期农具的发展变化情况?

①原始社会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

 

③汉代时期:

④唐代时期:

 

2、生产工具的进步意味着什么?这对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3、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灌溉工具的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春秋时楚相孙叔放在淮河流域修的芍陂,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崛江流域修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渭水系修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阅读“水利设施的完善”回答:

1、为了防治水害,古人兴修了哪些水利工程?

上古时代: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边疆西域:

2、总结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四、阅读“从千耦其酝到个体农耕”回答:

1、阅读教材,甲骨文“协”字,即三耒共同在一块土地上耕作的象形文字。这个字描绘了商周时期怎样的耕作方式?原因是什么?

 

 

2、白居易在《 朱陈村 》中描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氢。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 ”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 晁错《论贵粟疏》

    诗中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出现于何时?为什么朱陈村的农民能有相对安定的生活条件?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第三个特点?以此评价小农经济?

 

 

 

 

 

 

 

 

 .当堂训练(8分钟)

A级(基础)

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农业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

 A.炭化的谷粒       B.稻谷遗存 

C.规模较大的粮仓    D.幼体猪骨

2.通常所说的“六畜”是指(   )

   A.猪、马、牛、羊、兔、狗等六种动物

B.猪、马、牛、兔、鸡、狗等六种动物

C.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动物

D.猪、马、牛、驴、鸡、狗等六种动物

3、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图一骨稆   图二石犁   图三六角形铁锄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4.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B级(能力)

1、下列属于不属于灌溉工具的是(     )          

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风力水车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32010淄博模拟)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4.(07年山东)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09金山中学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的是(    )

      

A           B                   C                            D

 

 

三.学习反思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