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发布者:李晓飞    发布时间:2019-12-13    浏览数( -) 【举报】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1、内容方面:本册第四单元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ー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和语文地四组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教要挖掘教材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2.语言表达特点:本组教材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景色为线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通过简练优美的词汇,还有意境深远的古诗,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二)教材位置
学习本组教材,应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在识字教学和阋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范写和范读。
二、学情分析
这是二上的第四组课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文章,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能力,但是学生之间,在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三、教学目标
1.本组共要认识66个字,会写3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能背诵指定课文,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4.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
5.继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熱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屺读的过程中注意养成积累词会的习惯。
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
7.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巩固识字,规范书写。
五、课时安排
8.《古诗二首》2课时
9.《黄山奇石》2课时
10.《日月潭》2课时
11.《葡萄沟》2课时
语文园地四2课时
共计10课时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干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