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台阶》

  发布者:陈沫瑞    所属单位:绥芬河市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9-12-13    浏览数( -) 【举报】

《台阶》导学案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训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神。

3、学习作者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方法。品味细节描写。

 难点:     1.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一、课前导学

1.注音(学生自学,组长推荐基础扎实的同学回答全正确加一分,其他小组查缺补漏,正确一处加一分,时间2-3分钟)

(      )(      )    门槛(     )   (     )    (    )    (     )   

尴尬(      )     )    烦躁(    )   (     )    (    )    (     )

2.释义(同上,时间1分钟)

尴尬:   

二、课堂导学

(一)、“踏上台阶,感知父亲” (学生形成自己的答案后,与自己组内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出统一的意见,小组长推荐逻辑清晰的同学为代表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适当加一至二分,其他小组查缺补漏,补充一处加一分,时间20-25分钟)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为什么?

 

4、再读课文,分析父亲的形象。小说就是通过造台阶的过程的描述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请以“父亲是一个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可以是概括叙述,也可以是文本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为话题仿例填空

 

 

(二)、“凝望台阶,探究父亲” (学生思考,小组内讨论统一答案,小组长推荐表述清晰的同学为代表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视情况加一至二分,时间5-8分钟)

1、这篇文章平实的语言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动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父亲,一位勤劳、淳朴、谦卑、有理想、敢于拼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的父亲己让我们深深地感动了,请问:当父亲耗尽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级高台阶的新屋时,他付出了什么?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为话题填空(最好从原文中找理由)

【课标教材学情】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提出如下目标:“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台阶》叙述的是一位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难点疑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因此,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应该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重点。学生可以反复诵读课文,抓住文眼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再通过研读小说的精华段落,通过对父亲的脚、眼光、汗珠、腰、笑容、头颅等的细心揣摩,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但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享受着亲人的百般呵护,人们说,这一代青少年是普遍缺乏信仰和信念的一代。他们是否能理解文中父亲为什么为一幢高台阶的新屋而耗尽了一生?他们是否又能理解新屋造好后,父亲为什么却变得“烦躁”了,变得“自闭”了,变成了一幅“若有所失”的模样,觉得“不对劲”了?因此,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的写法应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难点。这需要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中国农民的现状来深刻体会。

父亲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竟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这样做,值得吗?这可能是当代中学生学习本文后最大的一个疑惑吧?这需要学生从父亲的一生中去思考中国农民的命运问题。

【自主学习过程】

一、积累语言:

尴尬  烦躁   

风吹雨淋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若有所失  大庭广众 

青幽幽  黄几几  轻飘飘  唿嗒唿嗒  刷拉刷拉

坐一坐  躺一躺    敲一敲  按一按  踩了踩 

二、把握内容:

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新屋造好后,父亲与过去比,有哪些变化?根据以上问题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分析人物: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仔细揣摩小说的精华段落,理解父亲形象。

5段写父亲的脚: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那天,母亲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父亲是一个热爱劳动,以劳动为幸福的农民。)

13段写父亲的眼光:……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

19段写父亲的汗珠:……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九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父亲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1段对父亲笑容的描写、第28段对父亲的腰的描写、第30段对父亲头颅的描写:

(父亲是一个可敬而伟大的农民,他在一无所有的背景下用双手创造出了自己的家园——这是他的物质家园,也是他的精神家园。但同时,父亲在新屋造成后的“尴尬的笑”、闪了的腰、“若有所失”的模样、“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的头颅引人深思中国农民的命运。)

四、把握意蕴:

这篇小说通过塑造父亲这个形象,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抓住关键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但小说也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才能牛拉破车的日子。

五、学习表现技巧:

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这样写好在哪里?

文章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六、深层探究:

父亲的付出值不值得?

父亲是个外在和内心都同样循规蹈矩的农民,他其实正是在艰辛的劳动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因为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样的坚韧的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试想:如果父亲不去做这样的一番努力,他又会怎样呢?他人生的台阶会更低!

【反思与强化】

一、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这样的农民在我国农村非常之多。其实,仅就其性格而言,即使是在城市中也不乏这样的人物。不妨看看自己的父亲,看看同学的父亲,看看周围的父亲,能不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这个父亲的“影子”?

二、收集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形象,比较他们与文中的“父亲”形象的异同,认识父亲这一典型形象的现实意义。

例如:鲁迅笔下的闰土、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叶圣陶笔下的旧毡帽们……

    三、推荐阅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三)、“回首台阶,尊重父亲” (学生自学,小组内讨论统一答案,小组长指定尚未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视情况加一至二分,时间5-8分钟)

1、我们的父亲也默默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赢得了我们的尊重。请列举几件父亲作过的赢得我们尊重的事情,请以 “我尊重我的父亲,那是因为我的父亲_______。” (可以是概括叙述,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

 

 

四、作业

同学们总结的好极了!通过李森祥的《台阶》,我们学到了有益的写作技巧,更认识了一位可敬的父亲。今天的作业就与父亲有关。

      1、在生活中去认识你的父亲,去关怀和爱戴自己的父亲。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网文《我和父亲的战争》

                周国平《妞妞——个父亲的札记》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