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力的分解

  发布者:杨国庆    所属单位:穆棱市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9-12-14    浏览数( -) 【举报】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   5节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穆棱市第一中学杨国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社物理必修一课本第三章的最后一节,是继《力的合成》之后,学生再次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处理矢量问题。教材通过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处理合成与分解的问题中,帮助学生提炼出一般的矢量相加的法则,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矢量的认识。

实际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之后,学生很少再用本课的处理手段。所以本课的价值不在于具体求解分力这一类的应用,而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渗透“等效替代”的思想,熟悉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活动中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要求学生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力。因此,结合实际问题的需要,构建分解情境,应成为学生活动的驱动力。

考虑到一个合力的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大小、方向都不同的分力,如何选择合适分力成为本课的重要组成。笔者以为,能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方法,达到解决问题需要即可。寻找一个力的有意义的分力(寻找分力的效果)。能结合具体问题,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工具,解决问题即可。这也是笔者落实教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分力”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力的合成的学习基础,还缺乏进行力的分解的必要性的理解。问题情境创设,合适的问题引导就很重要。同时,学生只具备三角函数的最基本知识,还不足以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分析分力随角度的变化。为此,本节利用实验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夹角变化引起力的变化以避开数学难点,降低难度,也是通过自身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四、教学重点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五、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并对该力进行分解

六、教学方法

  分析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用物理语言描述出力的分解的方法。

七、教学用具

橡皮筋,重物铅笔,细线,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

【过渡引言】:力可以合成,是否也可以分解呢?

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

任务一:了解力的分解,力的分解的法则

问题1、什么是力的分解?

已知一个力求它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问题2、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问题3、力的分解遵守什么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任务二:掌握力的分解的多解性及唯一性的条件

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任务三:探究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对进行分解

先看一个具体问题:在水平面上拉一个木箱和推一个木箱,有什么不同吗?

 分解力FF1=Fcos θ  F2=Fsin θ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1: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有一个物体,如图所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G能对物体产生哪些效果?应当怎样分解重力?分力的大小各是多大?

学生写出表达式。

G1=Gsinθ     G2=Gcosθ

通过这个表达式分析:

θ变化时,G1 G2的大小如何变化?

联系实际

1.我们再来解释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

在教师引导下,用物理语言描述分析过程。

1、当θ增大时,G1增大,G2减小。

2、上桥时阻碍车辆前进,上坡困难;下桥时使车辆越来越快,不安全

3、引桥越长,θ越小,G1越小上桥时的阻碍作用减小,从而比较容易上桥,下桥时的加速作用会减小,所以高大的桥总是建很长的引桥,减小桥面的倾角,从而保障行车时的安全。

2.为什么跳台滑雪的倾角往往设计得比较大?

跳台滑雪的倾角θ较大,滑道上运动员就容易下滑

拓展探究

 例题2:如图,重为G的球,被一竖直光滑挡板挡住,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对物体所受重力进行分解,并求出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F1=Gtan300

F2=G/cos300

实际问题中体验如何分解重力:两根橡皮筋提一个物体,并让学生上台体验,夹角越大,力越大(橡皮筋伸长)

模拟实验:某驾驶员独自驾车陷入淤泥,路旁有很多大树,后备箱中只有一根足够长的粗绳,你能帮他拉出汽车吗?

核心问题:如何使得牵引汽车的绳子提供足够的拉力?

任务四:巩固矢量和标量概念

【课堂小结】:

1.力是矢量,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进一步加深对矢量和标量的理解。

2.一个力应该怎样分解取决于解决问题的需要。

力的分解的一般方法:

1)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2)根据已知力和两个分力方向作平行四边形;

3)根据数学知识确定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板书设计】    力的分解

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3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4、力的分解的一般步骤:

 

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导学案限时训练案完成。


附件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