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的论辩艺术

  发布者:孙祎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9-12-27    浏览数( -)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的论辩艺术

 

一、导入

在诸子百家中,孟子以好辩、善辩而著称,人人都说孟子好辩,孟子却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孟子为何而辩?为天下百姓而辩,他想改变战国时期纷乱的状况,因而他也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在诸侯之间游说、推广仁政思想。要想让君主信服你,愿意推广仁政,是不是得具备高超的论辩能力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给君王洗脑。本节课我们就来品一品孟子的论辩智慧。(齐读课文)

二、思考探究

(一)品梁惠王心态

1. 《寡人之于国也》中,与孟子交锋的是谁?

明确:梁惠王

2.梁惠王有什么困惑呀?

明确:尽心焉而已——民不加多

2. 尽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河内凶,移其民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则,体现出自己治国很有效率)

3. 所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矣”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明确:自信、自认为自己是贤君,抱怨和疑惑。

4. 为什么和邻国比?

拓展:战国时期还没有户籍制度,百姓可以自由迁移。谁的诸侯国治理的好,百姓就可以去谁的境内生活。梁惠王自认为他比邻国治理的好,但是却没有百姓从邻国来到他的国家,因而感到很困惑,甚至还有挫败感。

(二)悟孟子态度

在孟子眼中,梁惠王实际的治国表现怎么样?找一找原文中的语句。

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路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罪岁。

在丰年任意浪费,不知道收敛,没有防患于未然;在荒年更是救助不及时,不知道分发粮食,只知道怪罪年成不好。

孟子的话狠不狠?

明确:一针见血,既是对梁惠王疑惑的回答,又有对梁惠王的批驳。

(男生读梁惠王曰,男生读出梁惠王的自恃功高以及困惑之感,女生读最后一段,读出孟子的义正言辞,一针见血的气势。)

(三)析孟子的论辩方式

这样一问一答似乎也将问题解决了,但这样的效果怎么样?

明确:不好,梁惠王此时满心自信,以贤君自居,肯定不会把孟子的话放在心里,这是批了梁惠王的龙鳞,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又有几人可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呢?因而必须先打破梁惠王的心理防线。

孟子是如何打破梁惠王的心理防线的呢?

明确:

1)投其所好,用打仗来比喻,让梁惠王有听下去的欲望。

2)譬喻 败仗比喻治国,实际上也是暗示梁惠王治国的失败。

3)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是梁惠王,一百步是邻国,梁认为邻国不如他,实际上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潜台词是什么:都是治国方法不恰当,何必嘲笑邻国呢)

4)这句话是谁说的?梁惠王自己说的。这就是孟子的高明之处,孟子其实已经料到梁惠王的答案了,他只是在请君入瓮。让梁惠王自己去体会,梁惠王毕竟是一国之君,他能不明白孟子的意思吗?

体会“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个时候梁惠王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明确: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气势减弱了。(谁来试着读一下)

以战譬喻是在帮助梁惠王分析问题,光分析了问题就能打动梁惠王吗?

显然是不能的。接着孟子又是如何劝说梁惠王的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五六自然段。

明确:提出了具体措施,为梁惠王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

活动:现在小组讨论一下,如果你是梁惠王,哪个措施能打动你?这样的思想今天过时了吗?

措施,与我们现今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在某种角度或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却比我们现今的提法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反映了孟子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对生命规律的尊重。它里面融渗着一种对自然界生命伟力的由衷赞美,而不仅仅是为了让自然万物能够持续地为我所用的“人类自我中心”。

第五段和第六段的措施是不是重复了?

前面一段强调的是不要破坏自然生态,不可竭泽而渔;这一处强调的是如何进一步改造自然,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人们的生活资料不再仅仅是取诸自然(野生的鱼鳖、树木)了,人们还可以吃上家庭饲养的鸡、猪、狗等肉类,人们还自己植桑养蚕,可以穿上丝绸衣服了。良田百亩,数口人的家庭再也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

整个这一段的内容与前面一段相比,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变化:①人类由尊重自然走向改造自然;②物质生活由生死无虞的底线满足走向衣帛食肉的小康水平;③百姓由无恒产走向了有恒产;④有了学校教育。

农、渔、木等方面来稳定物质基础,物质基础稳定了,就可以保民了,王道也就开始;纺、牧、农、文等养民政策,王道也就成了,民就会越来越多了。)

孟子的措施内容很好,但是不同的表达效果会不会不一样啊?所以大家现在再去阅读这两段,看看孟子在陈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句式、语气)

明确:1因果关系的判断句,有一种种很笃定的感觉

            2.整齐的排偶句式,音节铿锵,气势充沛。所以读也要鼓足气势。

3.矣,表现出孟子怎样的情感,很期待渴望,

(这个时候他其实是在给梁惠王洗脑对吧?让别人进入自己的情景之前自己要先进入情景。)

5.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做的话就可以使百姓归顺。

有何不同?

这里再次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君王将百姓的命运归咎于年成,就如同杀人者将罪恶归咎于自己手中的兵器一样的荒谬,这样的说理,让道理不言自明,警策有力。整个末段又与上面两段的王道蓝图构成一个正反对比,旗帜鲜明地强调了

 

三、总结

孟子的说理,可谓软硬兼施:先投其所好,用战争设喻,绵里藏针却又一针见血地狠扎了一下对方,然后在伤口处施药(不先扎一下,药效就进不去)——用美丽的王道蓝图激发梁惠王对仁政的向往,转而又用冰冷残酷的现实和含蓄巧妙的比喻来暗讽其作为,促进其反思。

孟子好辩,孟子也善辩。

好辩,是勇者气质;善辩,是智者风范。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