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物理教学中提问策略的应用

  发布者:关革彬    所属单位:宁安市第四中学    发布时间:2019-12-29    浏览数( -) 【举报】

 

         物理教学中提问策略的应用

宁安四中   关革彬

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增长学生学问的过程。学问学问,要学会学习,就要先学会提问,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一个问题抛出去后学生没有反应或者根本没有配合,是我们问的有问题还是学生学的有问题?

 

要想使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就要创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物理课堂的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要有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这种问题情境的设置是要求教师要用新颖的方式,恰当的语言来设置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要求的解答的物理问题。

如:在物理开课第1节的起始课上,我做了以下的实验:

1)漏斗倒置,下面放一个乒乓球,然后告诉同学们,我准备用力吹漏斗,同学们猜想一下,乒乓球会掉下去呢?还是掉不下去?然后用力吹漏斗,乒乓球没有落下,学生看后都觉得不可思议,老师,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激发了学生想学物理的兴趣。

2)我做了一个“浮沉子”,然后控制“浮沉子”的上浮和下沉,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听话的小瓶”,结果学生兴奋起来,他们非常惊讶,老师,你这是魔术吗?这时我向学生提问,想知道小瓶“听话”的道理吗?学生们乐了,想。——那可要好好学物理哦。

让物理以生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惊奇疑问开始,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同时发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2、 问题要有连续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设置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在摩擦力教学这一节课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可能因素。

然后用连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问题1请同学们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并说出理由。

有的学生说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车上东西装的越多越难推;有的同学说那也可以说与质量有关,因为质量越多,车也越难推;还有同学说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车越难推。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因为越粗糙越难走;可能还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我感觉速度越快越难走;可能还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我觉得面积越大越难走;可能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走的越快。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到底谁正确呢?请先做实验,说出你观察的实验现象,用桌上的弹簧测力计、长木板、小木块儿、钩码。请同学将小木块儿放到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钩码放到小木块儿上,然后一起放到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录弹簧测力的示数。

问题2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老师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增大或者质量增大或者重力增大都能增大摩擦力?

问题3重力、质量和压力谁是起决定因素的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确定到底影响摩擦力的要素是哪个?

学生:我的实验方法是在上述实验2的基础上用手压住小木块儿,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小木块儿,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长木板上放的物体的质量和重力没变的情况下压力增大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

教师:这个方法不错,但它只能说明在质量和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生:老师,我认为,可以尝试增大物体的质量或重力,而不改变物体的压力。

教师:那你怎么改进这个实验?

学生:我们可以在小木块上多增加钩码,然后再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小木块儿,或者在木块上方绑上氦气球,这样我们能够使压力不变而使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增大,然后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教师:这名同学设计的非常好啊,他在保证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来改变物体的重力和质量,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器材,按照这两名同学的方法进行实验,看看得出结论。

学生开始进行实验,很快得出了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而与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没有关系。这个实验通过层层设问,一步一步的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对比传统实验我们是无法说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重力无关。随后同学们又讨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的快慢和拉力大小等也都没有关系。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设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学生成了实验的设计者,情感得到释放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在过程中形成方法,学会学习,做到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3、  要创设出能够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设计一个实验场景,让学生自己去提出疑问,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答,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课时,我首先用实验证明给学生大气压是存在的。比方覆杯实验,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等。然后提出,既然我们知道大气压存在,那么大气压的值是多少呢?然后我直接用视频展示“托里拆利实验”, 得出玻璃管内水银柱相对水银槽液面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学生此时却发生了强烈的质疑,不理解不懂。这时就需要启发学生,空气中是否存在大气压强?学生思考回答是,水银柱相对于水银槽的液面是否有压强?学生思考回答是。但学生仍然不理解这两个压强为什么会相等,然后我与学生一起分析,水银柱静止,说明它受力平衡,水银柱受到重力作用,水银槽的液面对它有个支撑的作用。支撑水银柱的力从哪儿来?是由大气压提供的,它们具有相同的作用面,水银柱产生的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接着学生问这是运用了什么科学研究方法,有学生回答是等效替代法,利用液体压强来代替大气压强;学生问,玻璃管内为什么要灌满水银?(思考分析是为了排走空气,形成真空)学生问将管子倾斜或换用粗或细的管子做实验时,水银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吗?(讨论辩驳,高度不会发生变化,因液体压强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学生问水取用方便?为什么不用水做实验?(利用公式得出需要管子10多米,不便操作)教师问能否用固体压强公式来求取大气压强?(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可以利用真空粘钩或注射器,测出大气压强)教师用固体压强公式测得的大气压强与托里拆利实验测得大气压强有什么优缺点?(学生讨论得出用固体压强公式方便简洁,测得值误差大;而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的数据准确)学生提出疑问,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大气压的例子?(吸管吸饮料,拔火罐儿,高压锅,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人们上西藏会得高原病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思维,具有发散性和拓展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思考,愿意提问,能够使新旧知识贯通,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4、 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的情感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对,新奇的现象和问题特别有兴趣,教师应该投其所好,用趣味故事或问题来创设情境,激发疑问,引起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

如我在讲平面镜成像时,我讲了“猴子捞月”的故事,我忽然问是井口大还是井中的月亮大?学生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有的说井口大,因为月亮就在井中;有的反驳井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像,天上的月亮肯定比井口大,所以应该是井中的月亮大。这时我又巧妙的引入视角的知识帮同学们理解了,为什么我看的月亮比井口小的道理。这时我又问是井中的月亮离我们近,还是天上的月亮离我们近?这回学生不上当了,利用刚刚学过的平面镜成像知识,告诉我们,它们到地球的距离是一样近的。讲“汽化和液化”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蒸馒头的时候,当火不够旺时,会在锅盖上放上湿的笼布,说这样呢,馒头会熟得快。因为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一时懵了。但经过老师的启发,他们明白了,铺上湿笼布可以帮助锅内的水蒸气液化放热。我又问为什么油掉到热水里,没有事儿;水掉入烧热的油锅就会“炸锅”呢?学生顿时困惑不已,激起了质疑释疑的欲望,积极讨论,智慧的火花不断蹦出。(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所以水到油里它会很快沸腾,发生 “炸锅”)

总之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加强物理教学中提问的策略研究,注重课堂提问的环节,以便于启发学生思考。学会提问,巧于提问,善于提问才能真正的掌握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求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最佳衔接点,努力创造具有探索性,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不断唤醒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激情,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