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集体备课 > 正文

欣赏《沂蒙山小调》

  发布者:杨雪梅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第五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20-02-19    浏览数( -) 【举报】

一、引言

二、欣赏《沂蒙山小调》

1、  聆听《沂蒙山小调》(视频播放)

2、  同学们讨论这首歌的风格特点。

3、  讲解作品:《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现在已传遍全国。

《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个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的最终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显得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redolasol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合”的功能地位。

4、  理解作品之后,再聆听《沂蒙山小调》

同学们跟随音乐一起小声哼唱。

三、欣赏《王大娘钉缸》

1、聆听《王大娘钉缸》

2、同学们听后,对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3、讲解作品

       在河南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曲形式地花鼓。这种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曲。

《王大娘钉缸》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句与下句均为6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止上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之间,一短一长,表现出一种不平衡。但是,这一短一长却是一呼一应,尤其是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徵(sol)音上,其衬词部分,结音落在商(re)音上,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结音在宫(do)音上,明显地产生了发展下去的动力需要,其衬词部分,结音回到调式主音---徵(sol)音上,给人以完满结束的感觉。

4、  理解作品之后,再聆听《王大娘钉缸》

四、欣赏《孟姜女哭长城》

1、  聆听《孟姜女哭长城》

2、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这首作品,同学们自由发挥,把你们关于这首作品知道的都讲出来。

3、  讲解作品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和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绵不断。这种“同体变异”的现象,可以让人们明显地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

4、  让同学们比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哭长城》这两首歌曲,通过《孟姜女》首歌了解“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

五、通过欣赏《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让同学们总结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同学们讨论)


集体备课

最新集体备课

热评集体备课

热门集体备课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