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教师间合作的缘由

发布者:王松涛     发布时间:2020-02-28 浏览数( 0) 【举报】

     所谓合作,是指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活动、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效果。”[1]提倡教师合作主要缘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1.时代的要求

        全球化时代,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方便快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越来越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人想要孤立都是不现实的,他必定被卷入各种各样的交往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扩大深化,知识更新加速,对教师而言,还停留在以往的角色势必被淘汰。多元化的客观现实使人们趋向于承认各种文化的平等性,即各种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该理解、尊重、掌握不同类型的文化。合作,就是最好的途径,教师的合作就是促进不同文化交流的最快捷的方式。只有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2.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在新世纪,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指参与社会运行与创造的各类主体,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始终以学习促进创新,淘汰陈旧与落后,保持开放与进取的社会动力。[2]简言之,学习型社会就是指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均能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其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建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的那种一朝学习终身受用的观点已不复存在,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学习型社会中,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具有合作意识则成为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一个学习型社会成员的必备素质。

        3.新课程的要求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以前的课程体系偏向于模仿、借鉴苏联的课程模式,课程计划较为强调课程的分科性,在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层面上考虑得较充分,导致了学科门类过多,相互较为独立的局面,教师也被描写成了孤独的职业,一味追求独立、独干,缺乏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的动机和愿望。针对此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纠正,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着重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教师与他人的有效合作就成为实现课程综合化的前提和途径。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