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撰写一篇必修教材的教学案例 作业周期 : 2019-11-01 2020-02-29

所属计划: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不少于800字

发布者:曹琪

撰写一篇必修教材的教学案例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艾金莹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提交时间: 2020-02-22 23:09:02    浏览数( 0 ) 【举报】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及文章设置悬念拟题的方法。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C、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教学重点:

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设置悬念拟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熟读文章,以探究文章标题的方式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大家请看注释①,《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作者左丘明。它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历史、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请同学们想想这个“退”怎么理解。(给学生思考时间,小组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分析:“退”为劝退之意。但学生有可能理解为击退或撤退之意。而只有“劝退”才能彰显人物形象,烛之武是一个人,而秦师,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数目,但是就算没有十万百万也有成千上万吧。区区个人力量,何以抗衡秦国大军,文章标题设置悬念,耐人寻味,吸引读者。顺势引导学生本册书第10课《新闻两则》里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标题,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让学生从读文章上树立重视标题的意识从而指导写作。

二、听录音,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自读、领读、齐读等)读三遍。

三、请学生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文章脉络:

背景补充: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这就是文中说的“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成语秦晋之好就来源于此;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文章脉络:

  秦晋围郑------- 烛之武临危受命--------- 烛之武退秦师--------晋师撤离。

小结全文: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的故事。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