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结合实际教学谈一 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自然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业周期 : 2019-11-02 2020-02-29

所属计划: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要求: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人文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提交一份教学案例,字数不少于400字。

发布者:于宏

结合实际教学谈一 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自然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耿佃美    所属单位:五林镇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9-12-19 12:30:09    浏览数( 0 ) 【举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概括为24字,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它是立国之魂、做人之本。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认为,中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对进一步促进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更加重视语文学科和更好地学好语文意义重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中,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抓好语文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熏陶、感染。语文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领会的怎么样,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教学水平。结合实际教学,我有四点体会。

    一、体会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光辉,让人性的真善美留下烙印
    课文对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表现,主要对人性真善美的表达,或形与情、形与理交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感受形象,体验情感,体会哲理。
  1、让形象丰满起来
  写人、叙事的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以及外貌、心理的描写,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使人物鲜明,使事件生动具体。教学中,要抓住各方面的描写,围绕事件的关节点,引导感知与想象,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比如《桥》,洪灾突然袭来之时,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村民的安全转移,以无私精神,维护了转移秩序,而他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教学中,我抓住这位村支书的动作、语言以及神态的描写,想象他维护转移秩序的情景,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共产党人的无私精神和高尚人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视觉想象和听觉想象以外,还引导他们进行触觉、味觉、嗅觉的想象。多感官知觉的想象,能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救助车夫”时,除了引导学生品味鲁迅救助车夫的一系列动词,对天气极冷的触觉体验——“我站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以及对鲁迅身体极度瘦弱的触觉感知——“枯瘦的手”,也能使学生心中的鲁迅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一个身体瘦弱的老人,极冷的天气里救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多么令人感动。
  2、让情感打动人心
    以形象说话的课文,可以从形象中体会情感。比如《小英雄雨来》,作者把一个天真烂漫危难时刻勇于牺牲的儿童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对抗日时期儿童的由衷赞美。我在教学时,理解小雨来的形象以后,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直接抒情的课文,除了从课文的形象入手体会情感,还可以从直接抒情的语句中体会情感。如《再见了,亲人》,全文多处直接抒情,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一起”等。教学时,我就从这些语句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志愿军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
  教育家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阅读中不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熏陶,不断积累向善的情感,能促使学生产生向善的愿望与动力。
  3、让哲理说服人心
  有的课文,哲理蕴涵叙事中,如《桃花心木》中,种树人的看似是一些奇怪的做法,就蕴涵着一种哲理。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从种树人的做法中以及种树人的语重心长的话语中明白道理。有的课文,哲理的表述有如画龙点睛,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既是赞美德国人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生活境界,同时又是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生活理念。我就引导学生抓住这句话深入体会,更便捷地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哲理。“天下唯理可服人”,理智的力量是强大的力量,能使人感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更有自觉性和意志力。阅读教学中,结合对课文形象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哲理的感悟,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更有成效。
  二、认识人性弱点,让人性的假恶丑远离自己
    人性弱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相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让学生认识人性的弱点,使人性的假恶丑远离学生。
  1、作为必要的教学资源
  像《金钱的魅力》、《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样比较详细表现人性弱点的课文不多。有关人性的弱点,课文一般只是略写甚至是一笔带过,如《将相和》中的廉颇,因觉得蔺相如没有战功而又升迁得快就非和他过不去;《童年的发现》中的老师,因为误解了学生费奥多罗夫的天真而把他赶出课堂;《桥》中的村支书的儿子为逃生加塞到逃难队伍的前面……这些,都只是比较简略的叙述。对于这些表现人性弱点的叙述,我把它们作为必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面对它、认识它,使人性的假恶丑、远离学生。
  2、不作负面体验
  对人性弱点的叙述,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把它具体化,不要引导学生体验人性的恶。比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不要引导学生想象、表演巨人如何驱赶孩子;《将相和》的教学,不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甚至表演廉颇如何处处刁难蔺相如;《桥》的教学,不要引导学生体验村支书的儿子为加塞而寻找的种种借口。人性本来有善也有恶,不要人为诱发、强化恶。
  3、引导正面体验
  向善是人的本性,向善之后内心体验到的快乐是向善的源泉。有关课文中人性弱点的描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人性弱点的认识,体会人性的优点。比如,认识巨人的自私,要体验到帮助别人才能感受快乐;认识廉颇的嫉妒心,要着重体会廉颇被蔺相如所感化的心态变化过程,要体验到正确认识别人才能有平常心;对《桥》中的村支书的儿子,要认识他的转变,即使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即便他父亲要他先行离去,他也没有丢下父亲而离去。
  三、在拓展中演绎高尚人格——让高尚的人格成就自己
  巴甫洛夫曾说:“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与,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教学拓展,就是要让多种感官参与到语文实践中来,从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人性的善更加入脑、入心。
  1、推荐阅读
  同类题材的拓展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同一人性优点的认知,获得更多的感动,从而得到更多的启发。比如,《桥》的教学,我引导学生阅读《同步阅读》读本中的同类文章——《手术台就是阵地》、《草地夜行》、《一个苹果》等。
  2、开展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可以使学生多感官地感知人性的真善美。如教学《巨人的花园》这一组课文后,班级开展做一件好事或观察、记录一件好事的活动,让学生活动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养成良好的品德。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欺骗人;一言一行遵守诺言,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兑现。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俗语也都是讲“诚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一个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的人必然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失去别人的信任。相反,守信的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会使人产生敬意。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面对不良社会环境与道德氛围对一些学生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冲击,致使诚信缺失;部分家长不讲诚信对孩子在人格和品行形成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少数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诚信教育在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始终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之中。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丰富诚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通过收集诚信格言,阅读诚信故事,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以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相关诚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总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语文教师要注意教学各环节有机渗透、适时点拨,让语文教学焕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灵魂。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12-20 03:52:40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