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作业周期 : 2019-11-15 2019-12-15

所属计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请你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学习谈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发布者:李金花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杨涛    所属单位:绥芬河市北寒小学    提交时间: 2019-12-07 09:56:29    浏览数( 0 ) 【举报】

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改为“道德与法治”,更改后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要求教师把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从多个渠道、多个教学方案入手,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未能主动学习

目前,在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总是存在学生不主动学习的问题。从“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性质来看,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多小学生都很抵触。另外,虽然“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在低年级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

2.未能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本应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由于很多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路径,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因此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学德治课堂上,许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缺乏足够的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生对学习伦理学和法治知识就失去了兴趣。在这方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小学德治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3.教学中实践性不足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依照原有的教学大纲来组织教学,不重视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能力的提升,没有创新教学理念,导致课程教学实践性不足。

二、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而不只是凭借自身力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课堂上,要重视组织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断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培养方案,使课堂教学目标能更加明确。

2.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应用知识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为了使教学能更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在学前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以生活为背景,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知识。

3.创建生活化活动

第一,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应为学生安排关于学生之间矛盾和冲突频率的研究任务。第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接着,以矛盾为主题编排节目,以有趣的方式把学生间的矛盾呈现出来。第三,组内完成交流和商议,主要围绕“产生矛盾的基本原因”“怎样避免这些矛盾的发生”“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等问题来讨论。第四,开设“寻宝到星”主题项目,积极与同学交流。

老师把一些简单的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就可以从他们的完成情况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矛盾存在”引导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根据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学生可以仔细观察,找到生活中的榜样,并执行“看宝摘星”的任务。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参加这种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的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需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思路,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教学效率,结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