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提交一份历史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9-12-10 2020-02-29

所属计划: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要求: 1、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关注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

       2、注重教学设计各要素的完整性。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评价设计七个方面。

       3、本月20号之前交齐。


发布者:康春杰

提交一份历史教学设计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付兵    所属单位:东宁市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9-12-10 20:54:09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中日、中印、中朝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反映出唐朝时期中国开放的对外政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上学期半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对于本课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影视作品或多或少知道一点,但思想认知比较浅薄,对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和影响分析理解有难度。但这不影响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朝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历史小条检测上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时间3分钟)

历史第3课检测小条          

1.唐朝前期经济特点: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   )。农业:发明推广了一些重要生产工具,如(     ),(     )。

2.唐朝纺织业品种繁多,其中(    )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器水平也很高,越窑(    ),邢窑(    ),闻名中外的(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唐朝的都城(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唐太宗时,吐蕃赞普(       )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   ),他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到唐朝求亲。唐太宗同意将(       )嫁给他。

5.唐蕃和亲意义:(                                      )。

6.唐太宗实行(      )的民族政策,当时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   ),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7.唐朝时社会风气比较(       ),当时社会风气(         ),受少数民族风俗影响,(        )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    )时期,李白享有(    )美誉,杜甫的诗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    )之称,他被誉为(     )。(    )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9.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     )(       ) (       ),著名的画家有(     )(     )。

二、导入新课

唐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的精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唐朝与日本、新罗和印度之间关系如何?当时的日本人为什么来到中国?《大唐西域记》与《西游记》是不是一回事、鉴真和尚为什么东渡日本?

三、讲授新课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出示自学提纲,学生默读教材P19——20的内容,完成如下问题):(5分钟)

1)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2)遣唐使来华的目的及影响?

3)鉴真东渡的时间,经过,贡献?

1.图片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并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看到什么?

(教师简述: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非常频繁,阿倍仲麻吕就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遣唐使是当时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遣唐使来华的目的,就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跟随遣唐使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一次500人,这反映出什么问题?遣唐使来华的:次数多,规模大,学生不难答出。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体会使节路途艰辛。)

2.多媒体照片随机抽签,被抽到的同学概括回答:遣唐使来华的影响。(教师提示,学生结合教材正文,相关史事,日本货币及课后活动回答;抽签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同时又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及信息概括能力)

教师再次补充: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俗文化,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

3.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历史资料讲述: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

(目的:培养学生查阅历史资料的习惯,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补充:鉴真东渡日本,受到日本朝野热情款待,并在日本传授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中国文化,知道圆寂。)

4.提问学生:鉴真为什么双目紧闭?由此引出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才成功,图中所遇困难难以想象,致使双目失明。然而鉴真没有屈服,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依旧东渡,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鉴真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在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遣唐使是重要方式,着重点在学习,方向是日本主要学习中国。鉴真应邀回访日本,着重点在传播,方向是中国主动帮助日本。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1.教师讲述: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的目的(学习中国的文化)

2.学生讲述唐朝与新罗往来的事例。

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新罗的交往外,还有和古印度的交往。《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多媒体播放《西游记》视频,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出示图片)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楸。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竺

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

(三)玄奘西行(出示自学提纲,学生默读教材P21的内容,完成如下问题):(5分钟)

1)玄奘西行去哪里取经?

2)玄奘西行的经历和贡献?

(要求:学生边读教材,边将上述内容在书中做标注,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遍学习。

小组一分钟讨论答案和质疑,兵教兵完成第二遍学习。最后老师补充讲解点播完成第三遍学习。整个过程都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的同时,知识点也就掌握了。

答案(1)玄奘去天竺取经

2)玄奘西行经历了取经、游学、译经的过程

3)玄奘回国的贡献:为佛教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尤其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

(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得出启示:同学们要向鉴真和玄奘学习,人活着要有目标,为实现目标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指导学生将本课的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为大家看图讲解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从而加深理对本节课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1)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外国使者、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中华文化圈的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2) 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独立自主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表现

 

                                               

 

                                                             1.遣唐使来华目的影响

                                                                                2 鉴真东渡的时间和贡献

玄奘西行

时期

经历

贡献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同时又通过课件、视频、图片、历史资料、历史故事、地图等增强本课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过程中,本课的亮点就是自主学习。

首先,复习旧课我采用的方式是考历史小条(自己打印的历史填空题)的方式,其目的是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检测学生上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弥补不足。导入我采用开门见山和情境导入的方式(播放《西游记》视频)。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学习之前,多媒体出示相应的学习提纲,学生在学习提纲提示下,完成教材中的相应内容的学习,也就达到自学的目的。最后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过渡到学生的学习要有目标,为实现目标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学生将本课的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为大家概括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从而加深理对本节课的认识。

本课是要让学生学习历史的同时,明白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开放中得到很多启示。引导学生明白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如下:第一、过分的强调让学生找知识点记忆知识点,割裂了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第二、问题设计虽初衷是好的,但问题设计太多学生容易抓不到重点,还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以致于做练习的时间很紧。第三,还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教师的历史教学能力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学生的历史思维还需要不断的培养。第四,没有注意教学要有梯度,对于部分较慢的学生,没能更好地兼顾,违背了因材施教。

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经历漫长的改革和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我们尝试哪种教学模式,都要记住,最原始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请谨记,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附件

  •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docx 下载 预览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目标准确,内容合理,环节齐全。

评语时间 :2019-12-25 09:42:46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