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业周期 : 2019-12-12 2019-12-26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发布者:孟繁颖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孙雪    所属单位:宁安市河西小学    提交时间: 2019-12-12 16:52:15    浏览数( 48 ) 【推荐】 【举报】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宁安镇河西小学 孙雪

什么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二、学校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三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把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看成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我们也把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先进)的思维方式和优秀(良好)的品格(品性)看成是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

价值观是一个人心灵的风向标(管“心”的)。一个人首先应该对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好的、对的,什么东西是值得追求的、坚守的、效仿的,有正确的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这是为人之根本(是人的观念系统的“根目录”,其他观念都是“子目录”),学校教育若不在这上面扎根,就会迷失方向,人的素养就会有根本的缺陷。

三、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师要学会变通,要找准定位。

既然目前中国的教学方式就是应试教育,这是衡量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标准,存在就有和理性。因为这种教学能够保证相对的公平性,所以才能够被选择成为最佳的评价方式和人才选拔。在很多方面虽然并不完善,但是目前也无法寻找更为有效地替代方式。 学校和教师显然还无法与之抗衡,但是在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以丰富人文性为基准,通过注重对于文化传统、对于知识的关注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众多优秀的地方,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高雅的还是通俗的,都向我们展现了丰富的人性美和道德美,展现着人类在生活和生存之中的那种复杂的个性追求、情感体验和希望寄托,优秀的文化总是包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对自然和人性也是充满着探究的精神。这对于启发学生追求真善美,养成良好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会改变他们对于传统的机械的语文学习的错误认知,因为教育不仅仅是在考试,还要注重成才,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更为重要的。

 (二)培养语文兴趣,实现自我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语文教育学者的在其论著中都提到了这一点。一个学生首先具有了语文的兴趣,才会主动进行学习,才会自主地选择学习。目前的语文应试教学并不能完全的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兴趣,也就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造成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语文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进行兴趣的培养,学生自己必须积极的端正态度,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进行语文学习,先慢慢的建立兴趣,慢慢的将阅读的习惯培养起来,这样就会有助于考试,在顺应学生自身的性情的基础展开方能收效最佳。 有了兴趣的培养,就必须让学生能够自我学习,他们自己进行自己的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进行自己的培养,在这种教育之中,当事人既是一个教育者还是一个被教育者,充分的唤醒自我的意识,充分的根据自己的心理和兴趣特征出发。

 (三)寻找课外读物,参加各类语文活动

课外读物是教材的有效补充,教材由于选择的经典性能够带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兴趣, 但是这种兴趣随着反复的阅读就会不断的降低,其持久性是不长的,而且教材和应试相挂钩的,是语文应试教育的试验场。 为了保证这种语文学习兴趣的延续,就有必要积极的进行拓展,寻找合适的课外读物,夏丏尊先生非常的支持这个看法,认为“课外读物是教材阅读的升华。 课外读物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情感体验,可以更好地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满足学生不同差异性体验,从而为阅读教学形成一个包裹,更好地指点课内阅读。 ”语文学习也是一种实践性参与程度比较高的教学,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高度的重视语文的实践性。语文教育的融合也要纳入到实践性的范畴之中来,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参与之中,才能够让活动在心灵之中得到强化,巩固美感的影响力,可以积极的把实践融入到课堂之外,让学生有更高的参与热情,学生参与到各种户外的读书活动之中,可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朗读教学,获取更为充分的审美体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现在学校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团体,像学校的读书会读书角等学校组织团体,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一起阅读,并在阅读中得到艺术提升和思想的升华,还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

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具有的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体验性;时代性。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

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老师评语

优秀

评语时间 :2019-12-15 21:12:21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