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色 作业周期 : 2019-12-13 2019-12-31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这就站到一个“国家行为”的高度来要求教材编写了。“部编教材”应当也可以做到比一般版本教材站得更高,视野更加开阔。“部编本”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出面聘请主编和编写专家,调集了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有条件在总体质量和水平上超越现有各种版本的教材。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作为“部编本”这方面要求更高。新教材编写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处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教材编写是整个教育的一环 ,我们的教育终究要立德树人,这个“德”,包括了政治,但远不止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现在社会发展,出现很多前所未料的新问题,精神道德的滑坡让大家都担忧,这其实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整个教育包括教材编写不可能回避这问题。立德树人非常必要,教材编写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央和教育部对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观是有很多指示和要求的。如何做好?从编写的指导思想看,是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功夫就在这种“结合”上。我们努力要避免的,是“表面文章”,是“穿靴戴帽”,而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编、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老师们拿到新教材,会感到立意的确比较高了,也很大气,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
2.接地气儿,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比如综合性学习,以及某些习题的设计,都在做这种“沉淀”,同时,又实事求是,正视某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偏向。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部编本”语文教材,还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到了高年级和初中,每个单元都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设计,还安排了包括“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想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此外,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问题,也是这些年一线教学中比较混乱的,新教材也力图有所作为。我想老师们对这些都会比较关心,下面还会做专门的探讨。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社会上对教材很多批评,说明关心,有些批评意见对教材编写有好处,但也有太多意见属于印象式或者经验论的,并不了解教材编写也有其规律,要照顾到方方面面。教材编写需要听取意见,但不能被媒体裹挟,随波逐流;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颠覆。要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实行“编研结合”,使教材编写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材编写启动阶段,我们对现行各个版本语文教材的普查和专题研究,比如人教版现行的语文教材,哪些方面可以继承吸收,哪些方面应当视为教训,都做到心中有数。
此外,编写组部分成员人教社的编辑还参与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就是“百年教科书编写的历史”研究,对民国国文教科书的编写有认真的清理总结,有些好的经验吸收到新编的教材中,比如新班新编小学语文增加了很多童谣、儿歌,能激发孩子对汉语音韵节奏的感觉,提升学语文的兴趣,有些素材就是从民国国文课本中取来的。
“部编版”语文教材,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让孩子“多认少写”,尽快学会读书写字,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一年级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所谓“编研结合”,也体现在编写组和评审组的结合,特别是在后期,一些评审专家实际上已经参与到具体的编写工作中来了,整个编写过程都是一边研究,一边编书的过程。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组织工作主要是人教社小语室和中语室承担的,他们实际上是编写的中坚力量。在新教材编写过程中,一再提醒参与编写的人教社编辑,既要继承原来人教版的比较成熟可行的部分,包括选文和内容设计,又要吸收其他版本养分,超越人教版。大家可能还习惯把这套教材称为人教版,其实和原来人教版相比显然不同,有新的格局,新的气象。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体现时代性。比如,如何正确的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此外,教材的课文有较多的更新,注重经典性和适合语文教学。和原来人教版比,新的课文约占30%以上。教科书编写语言、习题的题型变化、插图和装帧设计,都力图有所创新。 以上四点,是从总的方面说的,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基本思路和全新面貌。因为现在投入使用的只有一年级或者七年级教材,其他年级尚未发行,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一下教材的特色与思路,也是为了帮助老师把握结合各自的实际,用好新教材。下面我还要从七个方面,比较具体地介绍新教材和以往流行的教材(包括人教版)比,“新”在何处,我们一线教师使用新教材,应当在哪些方面多加注意。


发布者:李晓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色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李俊峰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水泥小学    提交时间: 2019-12-17 14:38:27    浏览数( 12 ) 【举报】

一、重视课型的区分。
       从三年级开始,课文就分为精读、略读,加上“课外阅读”,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这和以往教材是不太一样的。
        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而略读课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自主性阅读。
        课型意识淡薄,有历史原因,都是分析性阅读,文体混淆。不同的文体,阅读的方法应该有所区别,授课重点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文体的课型,也应当有所变化,语文课才比较生动有趣,不至于死板僵化。不要总是字词句,主题思想。哪有那么多的主题思想?现在中国人说话,都是“我参加了什么活动,我受到了什么教育”,这不是完整的教育。
         为什么小学语文要安排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和一般小说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想过这个问题,课型就应该有所不同。民间故事积淀了古人的智慧,是口头文学,是传统文学的一部分。它有民族的审美基因,能对孩子起到文化熏陶的作用,它是口头、集体的创造,往往带有意想天开的成分,有益于让学生接触民族文化的基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甚至是超自然的想象力,小孩子有时候也需要意想天开。教这个单元,要注意激发想象力,让学生意想天开,就达到目标了。如《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的课后习题,让学生熟悉课文,做一些学科的训练,这还不够。在《猎人海力布》里有一道选做题,让学生想想不可思议的故事,符合民间故事的学习的。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并不一定有批判的功能,当然你这样想也没错,让孩子体验一下贫穷、孤独、无助,或许是另一个目标。这也是小孩子成长必须的东西。
有温度的教学,老师要读课文。不要先看参考书,先好好读原文。不只是新课文要认真去读,老课文在备课时也要重新读。教师先有自己的阅读感受,讲课才有感觉,有温度。想一想你的班上那些学生读这篇课文可能会有什么反应,有哪些难点,可能有哪些兴趣点?
二、授之以渔,教读书方法。
        小学三年级以后,应该有更多时间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要教给方法,如读古诗,要让学生知道诗的韵律,感受诗歌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别。要让学生有鲜活的感受,不要一上来就分析,分析主题、作者、作者的原意等,很细,偏偏放弃了第一印象。先读,再分析,再来研究问题。我们不是没教方法,而是要重视学生的感受。
        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以及如何读一本书,如何进行检索阅读,等等,各有各的技巧方法。没有方法论教学的意识,学生就只会精读,无论碰到什么文章,全都用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加艺术手法等一套分析办法去套,鼓励学生一鼓作气往下读。现在我们经常让学生抓关键词。他能抓住关键词还要你教啊?我们要教一些方法,甚至要教学生按中轴线读等方法,泛读的方法。

老师评语

交给学生方法,学会自主性学习。

评语时间 :2019-12-18 09:45:22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