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文言文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9-12-16 2020-02-29

所属计划: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请写一份关于文言文《鸿门宴》的教学设计,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

发布者:于孝华

文言文教学设计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赵娟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第五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12-20 16:02:19    浏览数( 0 ) 【举报】

鸿门宴  高中语文       

1教学目标

    1.带着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探究项羽悲剧的原因。

    2.赏析塑造人物的一般方法。

2学情分析

同学们刚刚到高中,接触这么长篇的文言文,有一定的不适应。所以第一课时先带领同学们疏通意思,第二课时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3重点难点

 以澄怀观道的精神分析人物形象。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垓下歌                               大风歌

项羽                                  刘邦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问:同学们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两首诗?为什么?

明确:《垓下歌》应该读得慷慨悲凉,因为这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挽歌!《大风歌》应该读得豪情万丈,因为这是一首王者归来的凯歌!(亦有担忧江山不稳,高处不胜寒的情感。)

想当年,一马当先,气冲霄汉,百二秦关终属楚;叹如今,四面楚歌,乌骓不逝,中原大地尽归刘。呜呼!鼓角铮鸣,掩不住你的大风豪情;哀哉!大浪狂沙,卷不尽我的遗恨天涯!

可是,真的是“时不利兮骓不逝”吗?真的是“天亡我,非战之罪”吗?当然不是!因为是“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鸿门宴》,来揭起西楚霸王这悲剧的真正面纱?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自主朗读课文,捕捉细节,结合相关资料,把握主要人物项羽的性格特点。

明确:

1.政治短视。毫不掩饰地说出细作曹无伤,没有想过这个人以后会不会为自己所用;鸿门一宴,基于项伯的劝告,基于樊哙的陈词,基于刘邦的伪善,基于自己的勇武,基于为人的“仁义”,抛开了曹无伤的警示,抛开了范增的“此其志不在小也”,最终还是放虎归山。

2.自大轻敌。犒劳士兵,旦日就想出兵,自信能击破沛公军;无视礼节,面东而坐,目空一切;这是他自大的直接表现。还有如果项羽能够意识到垓下之围,他会不杀刘邦吗?或许是他太自信了,自信到自负。确实,项羽值得自信,毕竟力能扛鼎的自己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即使东城快战只剩下28骑兵,仍能左冲右突,斩兵杀将,如入无人之境。这种惟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区区刘邦又岂在话下?

3.刚愎自用。无视玉玦,坐失良机。

4.不善用人。任人唯亲,你可以说项伯称不上奸细,私见张良,只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而非有意给刘邦通风报信,但客观上还是让刘邦虎口脱险了;但是“项庄舞剑”时,项伯竟然“以身翼蔽沛公”,这已经是主观上的袒护刘邦了,如此容易被小恩小惠拉拢迷惑的人,何以为谋臣?范增洞察到刘邦的政治野心——“此其志不在小也”,项羽却不应范增之计,对于范增的举玦暗示,项羽“默然不应”,当然这里有其他原因,有刘邦的巧妙伪装,有项伯的以身相护,也有范增的越俎代庖、自作主张,但不用谋臣之计,就是对臣子的一种不信任。

抛开课本,项羽的仁义还有佐证:

无视韩信,最后让韩信导演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忽视陈平,最后让陈平巧用“反间计”气走了范增。

5.仁义坦率。(妇人之仁——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项羽毫不忌讳地说出了告密者曹无伤,就这篇课文而言,你可以说他头脑简单,但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坦率。项羽的坦率还表现在“默然不应”范增之计,因为作为英雄就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各显神通。

范增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从侧面烘托了项羽的仁义;项羽宽容了樊哙的不恭,甚至称其为“壮士”,依稀还有一种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怀,这也是一种仁义;项羽对于樊哙的慷慨陈词,竟然是“未有以应”,说明他是认同项伯的话的——“此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因为鸿门宴之前,刘邦的确只是自己的战友。

人的性格是多面的,我们千万不要心存偏见,忽略了项羽的仁义,否则我们怎么不批评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所以我赞同毛主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可不赞同他的“不可沽名学霸王”。

抛开课本,项羽的仁义还有佐证:

项羽仁义,才会有分食推饮的举动,才会见伤病者而落泪,才会演出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小结:

    项羽的悲剧在于他最终失败了,但我觉得他的悲剧更在于我们对他的不理解,因为我们太在乎成则王侯败则寇了,而忽略了他的英雄情结。

所以我要哀项羽:

哀项羽

力拔五岳出楚山,江河倒流行云还。

四面楚歌烟云散,徒留仁义哀九天。


正因为项羽的仁义,项羽的悲剧才显得如此悲壮:垓下被围才那样让扼腕叹息,霸王别姬才那样让人潸然泪下,乌江自刎才那样让人唏嘘不已。

    所以我要咏项羽:

咏项羽

乌江水寒残阳红,宁为鬼雄不江东。

成则王侯败则寇,谁以成败论英雄?


2.请同学们以课文为基础,根据补充的相关资料,以澄怀观道的精神写一段文字透析项羽。

明确: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3.朗诵《垓下歌》,体会项羽的铁血和柔情。


4.请同学们自主朗读课文,捕捉细节,结合相关资料,把握主要人物刘邦的性格特点。

明确:

1.任人唯贤。张良运筹帷幄,重情重义为之所用;樊哙勇猛忠心,粗中有细为之所用。还有韩信,还有萧何……

2.从善如流。

3.机智沉着。情况紧急,急中生智,约为婚姻,拉拢项伯;巧言谢罪,俯首称臣,能屈能伸;项羽透露,无伤告密,不露声色;席中出逃,不忘献礼。(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

5.朗读《大风歌》。

四、方法探究

提问:结合文章对其他人物形象的刻画,谈谈作者是怎么样将人物刻画得个性鲜明的?

明确:

语言描写。先看刘邦对项伯的表白:“秋毫不敢有所近”——说“不敢”而显恭顺;“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待”,多么虔诚!“日夜望将军至”——说“望”而不说“等”,多么迫切!再看刘邦的卑词“谢罪”:俯首称臣,言他必称“将军”,说自己与项羽“戮力而攻秦”,是战友而非敌人;将“先入关破秦”说成是不自意,以表自己的力量不如项羽;把“得复见将军于此”当作是自己莫大的荣幸以满足项羽的虚荣心;最后,他还把项羽的愤怒归咎于“小人”的挑拨,为项羽推卸责任,及时给项羽一个台阶下。

    动作描写。樊哙侧其盾以撞,起,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生彘肩,体现其豪爽粗犷。

    对比衬托。刘邦的从善如流与项羽的刚愎自用;樊哙与项庄;张良与范增。

矛盾冲突。没有项羽与刘邦的矛盾冲突,就没有舞台展示人物的性格。


五、趁热打铁

阅读下面这则短文,抓住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简析短文中人物的形象。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乃夜发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打扫房间清扫道路),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盍可忽乎哉?”

    注:东汉时期的孙敬悬梁,战国时期的苏秦刺股。

明确:苏秦的亲人唯利是图。短文通过对苏秦失意时亲人的冷漠与得意时亲人的恭敬进行对比,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了一个世态炎凉,权钱至上的社会。


六、课堂小结

    “风萧萧兮乌水寒,英雄一去兮不复还。”可是,一颗星的陨落黯淡不了整个星空;一朵花的凋谢荒芜不了整个春天!项羽,败了,项羽的失败黯淡了刀光剑影;刘邦,赢了,刘邦的胜利迎取了华夏文明。


七、作业设计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分析《鸿门宴》的次要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更多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12-24 15:48:09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