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请没提交的老师马上提交一份主体课文的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9-12-17 2019-12-31

所属计划: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请没提交的老师马上提交一份主体课文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张慧超

请没提交的老师马上提交一份主体课文的教学设计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刘俊英    所属单位:东宁市实验小学    提交时间: 2019-12-17 16:18:07    浏览数( 2 )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案例

                           刘俊英

    通过《圆明园的毁灭》我们可以了解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起我们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三、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根据我们学校的“六段”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一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2.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3.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5.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环节一、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导入: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预习汇报: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文的朗读情况。出示常规要求“三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可以是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可以是从读文中获得的一句话、一个词等。

    3、质疑: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得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决解决的放到文中共同解决)

    环节二、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过渡:总结学生们的预习情况,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决?

    幻灯片出示: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称它为建筑艺术的精华?

    学生带问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文章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讨论,组织好语言,准备交流。

    环节三、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围绕掲题引读中提出的2个问题,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1)宏伟的建筑: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观(2)珍贵的文物(3)名人字画(4)奇珍异宝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这些画面。并指导朗读,读出这种美。

    幻灯片出示一架大炮,问:这是什么?然后播放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看完资料学生谈感受:愤怒、痛恨、惋惜等等。

    3、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先读在写,读出这种心情来。

    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导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心,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我本着练习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12-18 15:21:22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