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活动)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案例 作业周期 : 2019-10-21 2019-11-21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各位学员请你上交一篇在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或案例均可,只要是自己的真实的教学案例就行。

发布者:张忠文

教学案例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张桂莲    所属单位:宁安市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9-11-19 15:22:14    浏览数( 0 ) 【举报】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宁安二中      张桂莲

【设计理念】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以生活现象中的问题为起点、以光的反射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构建为核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问题的解决中自主地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通过对折射现象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知识,具备了学习光的折射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也为上好这节课打下基础。但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比直线传播和反射要少得多,因此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须充分、直观。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教师需要作必要的演示指导。

【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关键:折射现象中折射光路方向的确定。

【课前准备】

演示用:激光笔、水槽、半圆形玻璃砖

学生用:烧杯、纸杯、硬币、筷子、小玻璃砖、光的折射实验装置

【教学活动】

新课引入:

指导学生做几个小实验:1空杯现硬币2筷子变弯折3手指会错位4单币变双币

实验后让学生猜测这些现象与什么知识有关?

生答:光的折射。

板书:第四节  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

师生同时做实验:学生做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实验,得到折射光线并画出光路。

教师做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实验,得到折射光线并带领学生画出光路。引导学生得出折射的概念。

板书:一、折射:不种介质斜射,偏折。

问: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是否都发生改变?

答: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问:是不是这样呢?同学用实验探究一下。

板书:垂直,不变(特殊的折射)

问:折射遵循什么规律呢?我们先回顾一下反射规律。

答:三线共面、分居两侧、反等于入、光路可逆。

问:折射现象中有几条线?位置关系如何?

答:三线共面、分居两侧。

板书:1折入法共面2折入居法两侧

问:两角关系如何?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并板书: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r<i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r>i.

问:有没有更好的记住此知识的办法?

答:空气中的角度大(光速大的介质中角度大)

问:如何探究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

答:让光逆着原折射光线入射,看新的折射光线是否沿原入射光线射出。

板书:4光路可逆

折射规律已经得出,我们如何运用折射规律来解释刚才的现象呢?引导学生与老师共同解释现象。

板书:三、解释:高、虚

学习小检测

布置作业

板书    第四节    光的折射

一、折射:不同介质斜射,偏折(同种不均匀介质)

                  垂直,不变(特殊的折射)

二、规律:1折入法共面

2折入居法两侧

3空气—斜射—水或玻璃,r<i

水或玻璃斜射—空气,r>i.

光速大,角度大

4光路可逆

三、解释:高、虚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11-20 09:29:06

教学(活动)设计

最新教学(活动)设计

推荐教学(活动)设计

热门教学(活动)设计

热评教学(活动)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