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活动)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每位学员提交一份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9-11-18 2019-12-18

所属计划:初中美术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初中美术七年级、八年级任意一篇即可

发布者:冯莉

每位学员提交一份教学设计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袁红英    所属单位:宁安农场学校    提交时间: 2019-11-25 08:59:15    浏览数( 0 ) 【举报】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宁安农场中学 袁红英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作品欣赏、分析,认识了解艺术表现,同时理解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作品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学、讨论、分析、绘画等方法,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基本表达与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难点:再现性美术与表现性美术的异同及基本表达方法途径。

    教学准备  

    教材,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王式廓再现性美术作品《血衣》,复习巩固再现美术作品的特征。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欣赏分析

    欣赏毕加索表现性美术作品《格尔尼卡》

    (一)自主学习

    1、背景介绍:格尔尼卡小镇坐落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区,在1937年4月26日那天下午,应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要求,希特勒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向格尔尼卡投下了10万磅炸弹。当日正逢小镇集市,市民毫无防备,人们仓惶逃奔,希特勒的飞机却又低飞,跟踪并扫射逃跑的人们。居民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被当场炸死,3/4建筑物被彻底毁灭。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得知格尔尼卡被希特勒轰炸后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爱国激情创作了宽7.76米,高3.49米的油画《格尔尼卡》。这幅巨画表现了画家对德军法西斯暴行强烈的愤慨,也激起了全人类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愤慨。

    2、毕加索简介:西班牙画家,(1881~1973) 西方现代的主要代表,立体主义画派的创始人。立体主义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以许多的角度来描绘象物,并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更富于装饰性,这种绘画上的风格,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一生创作了近37000件作品。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 天才”。

    (二)小组探究

     1、教师提问:此画给你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牛、马、灯、母亲、士兵和持灯妇女各象征着什么?这幅作品与生活有怎样的联系?你认为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方面的条件?画面采用了什么样的处理方法?    

    2、分析作品  

    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学习新课意义的作品之一。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同学们,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好好欣赏这幅《格尔尼卡》,来更深入地体会作品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憾。

    四、展示提升

    出示“再现”与“表现”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尝试表达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体会创作过程,了解作品最基本的呈现方法—手绘线条,并归纳出两种艺术手法的异同。

出示图片,直观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因材施艺”的重要性,了解掌握“再现”与“表现”的方法途径。

    五、归纳总结

    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是从我们生活中得到了灵感和启发而创作出来的,美术创造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的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六、课后拓展


老师评语

教学(活动)设计

最新教学(活动)设计

推荐教学(活动)设计

热门教学(活动)设计

热评教学(活动)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