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活动)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部编版)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9-11-21 2019-12-21

所属计划: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结合线上课程内容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1份语文学科(部编版教材)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的教学(活动)设计。(一至六年级均可)

发布者:倪志华

(部编版)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设计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张秋艳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兴中小学    提交时间: 2019-11-21 10:36:10    浏览数( 0 ) 【举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兴中小学 张秋艳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素质。

3. 学会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4.从读到写,围绕一个意思(或一句话),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将一个画面或场面写具体、写生动。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1.熟悉把握课文脉络的方法,掌握抓关键词语阅读的方法,

2.围绕一个意思(或一句话),用“有的 ……有的……”句式把事物说具体。

三、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预习生字词语;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素质。

4.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5.学会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

2.初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会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进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链接海水的不同颜色图片,缀课文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海水变化原因语句加图片讲解图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瑰丽无比

出示查字典的解释:瑰丽:异常美丽、风姿奇丽、辉煌;瑰丽无比就是非常美丽,无与伦比。

文中写什么如此美丽?回到文中,朗读并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注重学生的语用训练

各种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

(四)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

(让学生填表或列提纲,对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和书写时学生不懂得归纳设计,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尝试,引导学生由会到不会,所以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汇报展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再读一下吗?

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

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五)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位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让学生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还将“五光十色”等形容词运用到口语表达中,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目的: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地复习了1-3自然段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激励学生从4、5自然段中寻找更多资料。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老师评语

教学(活动)设计

最新教学(活动)设计

推荐教学(活动)设计

热门教学(活动)设计

热评教学(活动)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