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活动)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现高中思政课的创新? 作业周期 : 2019-12-16 2020-02-29

所属计划:高中政治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结合校情、学情,建言高中思政课的创新。


发布者:姜殿锋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现高中思政课的创新?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李俊文    所属单位:牡丹江市招考办    提交时间: 2019-12-20 16:56:26    浏览数( 0 ) 【举报】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概念,要注重对学生教育理念的推广,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在堂上以学为生,师生处于主从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与教师建立起平等的教学的关系,师生密切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做起课堂的主人。

引言

在组织教学中有序的排列各种因素,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对象本着一定原则来拟定教学目标,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冋题进行分析整理,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冋题,好的课程设计是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对思想政治课进行便是设计。从最初从新课改之初无教学经验到形成一定

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总结了一些经验,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课程设计出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学设计水平提高的方法和建中政治教学设计的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改革的呼专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进行变革的要求更为迫切。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渡期,开展高中政治教学要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基础,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教育有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界是永恒发展的。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

【教学重点】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乂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

【教学难点】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1)展示资料:

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以生活中带有思辨性的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开启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课堂情境学生讨论后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教师引出本课课题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2)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炸与不炸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类社的认识都是变展的,并结合人类的进化图,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从三领域列举相关事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变化发展的判断上述哪些事物属于“发展”,进而认识到发展与动、变化的区别,得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再次分析上述六幅图片,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并掌握区新旧日事物的根本标准。

(4)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通过引入课题情境的再利用,引导学生归纳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结论,并能结合实际说明,培的哲学思维方法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学生合作交流,作出判断,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为后续活动莫定基础。

学以致用,走出误区

(1)播放 flash情景小品《传统与时尚的冲突》学生思评析小品中的相关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传统与时尚的看法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进一步归纳出判断新事物的错误标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客观全面地分析社会生化对本课知识,走出误区。挥德育功能,培养高尚情操。紧密结合南京的生活实际,以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的争论激发学生思维,进而上升到哲学角度来思考;通过学生对苏南模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不足:本课教学对于教学重难点突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可选择更有针对性、更具趣味性的案例和情景等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加水到渠成。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12-24 21:11:22

教学(活动)设计

最新教学(活动)设计

推荐教学(活动)设计

热门教学(活动)设计

热评教学(活动)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