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活动)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提交一份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9-12-18 2019-12-28

所属计划: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请各位学员根据自己教学情况提交一份教学设计,要求原创,不得抄袭。

发布者:周长山

提交一份教学设计

提交者:中小学学员李玉军    所属单位:林口县柳树镇中学    提交时间: 2019-12-19 13:14:53    浏览数( 2 ) 【推荐】 【举报】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林口县柳树镇中学 李玉军

 

一、学习目标

目标1:通过教师讲解,知道“大一统”的含义;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能够理解汉武帝继位初期政治、思想、经济、军事上面临的问题,从而深刻理解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重点、难点)

目标2: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汉武帝,认识到重要历史人物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认识问题、总结问题能力的缺陷,在理解大一统格局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将问题探究方法、人物与措施结合起来,措施化为概念,将内容具体化、简单化。

三、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内容及特点:

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

1. 涉及的历史人物较多

2. 涉及到“陌生”概念较多

3. 措施内容涉及的领域多

(二)、本节课教学安排预设

总体思路:认识人物---对应措施---疆域、制度比较---评价汉武帝

1. 人物:刘邦               休养生息;分封诸侯王

      汉景帝  晁错      削夺封地  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  主父偃   颁布推恩令

                        设刺史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卫青   

霍去病     北击匈奴 漠北战役

2. 陌生概念:大一统

政治上:   推恩;嫡长子继承制;刺史制度;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忠君守礼

社会经济: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上:和亲;

3. 重要文物:金缕玉衣;五铢钱;汉代耧车

(三)设计意图

1.做到人物与措施结合,了解不同时期历史人物的做法,认识重要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做到措施分解为概念,从概念入手学习,识记理解。

3.力争设计有效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汉武大帝》人物图与“大一统”的概念

2.讲授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2)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内容,并结合材料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汉武帝继位初,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作用?

2.汉武帝继位初,思想上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作用?

3.汉武帝继位初,经济上面临的问题有哪些?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作用?

4.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的是什么政策,原因是什么?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的是什么政策?

师:展示汉初同姓王分封形式图与汉景帝时平定七国叛乱图。

讲述: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一些诸侯王。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任免官吏,自集军队,自征租赋,自铸钱币等特权。因此这些诸侯王的势力增强后,逐渐威胁王权。汉景帝时,采纳大臣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但是却引发了七国之乱。虽然最后平定了叛乱,但仍然威胁王权。

师展示资料:

1.政治面临的问题: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强调:面临的问题也就是背景,本题是从政治方面回答,遇到一道题时,要全面的思考,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具体答题时,就要结合材料,给出答案。

措施、作用

1)措施:颁布“推恩令”,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叛乱。

作用:削弱诸侯的实力,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2)措施: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郡,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作用:抑制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师详细讲述“推恩令”的内容。结合示意图。

设计意图:1.通过阅读课本归纳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搜取有效历史信息、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 教师结合地图进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3.结合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加深对推行“推恩令”背景的理解。4.向学生讲述分析问题的角度,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过渡:推行“推恩令”与建立刺史制度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但是这时候汉武帝并不能为所欲为,因为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活跃,总是给皇帝出难题。为了利于统治,汉武帝又采取什么措施呢。

2.思想面临的问题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选拔儒士进入政府机构。

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深远影响)

提示:这一时期的儒学与先秦儒学不同,新儒学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思想的某些成分。其主要内容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德刑并用。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处“罢黜”的意思是“贬低并排斥”,不是“禁绝”。汉武帝时代及其以后,儒家之外的各家学说并未“禁绝”。

过渡: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我们学完了,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课最后一个子目——盐铁专卖。

3.经济面临的问题汉武帝时期,私人铸币,盐铁经营权被豪强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不被中央控制。

措施: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在全国各地设置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现实作用)

4.军事方面: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的是什么政策,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的是什么政策?知识结构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3)课堂小结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对维护汉朝的大一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他在位的50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人物评

(4)当堂训练

简述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做了哪些措施?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董仲舒晚年辞官在家著书,朝廷仍不断遣使者向他请教,在董仲舒死后,一次武帝经过他的坟地,特意下马,后称此地为“下马陵”

请回答:

(1)谈谈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

 

2)根据这两件事评价一下汉武帝,他的做法对现代有何启示?


老师评语

教学目标明确,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问题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评语时间 :2019-12-19 14:05:48

教学(活动)设计

最新教学(活动)设计

推荐教学(活动)设计

热门教学(活动)设计

热评教学(活动)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