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远程研修 > 正文

作业标题:1.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作业周期 : 2019-09-07 2019-10-30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教学关键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导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一种由眼、口、耳、脑等共同参与和协调动作的阅读方式。小学生最常见的朗读就是毫无情感的苍白朗读。如何避免这类低效的朗读方式,我们当思考: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朗读方式?②如何改变这种朗读表现?③教学实践中,有哪些成功的朗读指导方法?

2.作业

(1)仔细阅读教材《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章节(第44页至55页)内容及二维码中相关视频。

(2)选一篇统编教材的课文,设计一个能体现有效进行朗读指导的课堂教学案例。

评分参考:字数不少于500字,可仿照书中的案例,文本形式为实录(设计)+评析。重点关注:朗读的目标任务是否明确,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评析是否到位。

发布者:管理员

1.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提交者:学员雷丽清    所属单位:古田县第三小学    提交时间: 2019-10-23 22:05:00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指导学生朗读的有效途径

                                     ——  以《桂花雨》为例

古田三小   雷丽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以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那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呢?以《桂花雨》为例浅谈几点看法。

“文体决定教法”,什么样的文章应还以什么样的教学《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家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课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桂花雨》 虽然文章四溢琦君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不读就无法理解其中丰富的意蕴,不读就未能感受文中那浓浓的情感。因此,立足文体,聚焦美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情。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欣赏。

一、立足文本用心读

    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提高“读”的质量很重要。读得再多,没有质量的保证,也难以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情感默读、自由读、引读、范读、师生、生生互读,让在学生亲密接触文中香甜的文字,做到每读一段都要有目的,不白读。 其次选好读的重点,一篇课文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选择有助于进行词句训练的、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题的、有利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读。如:

二、在理解中美读

在课堂上,要想吸收和积累生动的语言,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味来。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老师让学生细读课文一段,从中找出重点的语句:桂花树不象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教师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体会桂花姿态的特点:笨笨拙拙。随文渗透对比反衬的表达手法,学生感悟出桂花朴实无华的特征。接着让学生以赞美的语气再次读文。这次的两个学生读的意蕴十足。学生读完教师出示李清照的诗句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高一流。”学生通过与文中的语句进行进一步的对照,既理解了诗意,又把作者对桂花与众不同特点的喜爱之情体会的更深刻。

2、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香气迷人的特点:“香飘十里”、“浸”等。在对“浸”字的理解上,先让学生说出“浸”有“浸泡”、“沉浸”的意思,接着教者用语言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的香气:“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它的香味,房前、屋后;白天干活,晚上睡觉,香气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接着引出“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在老师的引读下,作者心中的那股淡淡的乡愁悄悄地弥漫学生的心田。

2、课文三节第一句: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一个“缠”字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时的迫切心情,同时把儿童对大人的纠缠耍赖的特点表现出来。学生读文后,师问“老是缠着”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期待的心情、希望的心情、迫切心情。......”然后;老师让学生试着练习读,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接着指名学生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的比较到位。教师接着创设了一个鲜活的语境,点燃了学生心中的急切心情。然后再练读,再指名读,这时把作者当时的心情已经淋漓尽致地读出来了。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地落实了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这一训练要求。

三、在感悟中读美

    1、课文的第三小节,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可以体现出作者摇花时快乐心情的词句: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自己盼望已久的事情发生了,应当是怎样的心情呢?教师让学生带这乐的心情读文,学生乐的心情体现的不充分,从“使劲”也可以看出作者的乐。让学生读,再读。

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呀!”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师:落下的桂花象什么?

生:象......象......象......

教师用柔美的语调描绘美丽的雨景,在再现的情景中唤起学生充满诗意的想象,引起心灵和感情的共鸣。

师: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老师再让学生读句子,然后结合文字的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都有淋雨的经历,让学生想象雨飘落在头发、脖颈的情景。

师:现在是有着浓郁香气的桂花也在飘落,落在发梢,落在脖颈,这“雨”是怎样的“雨”?

生:好香的雨、金色的雨、快乐的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带着这种感情,教师又让学生深入读文,喊出快乐,喊出桂花的香

(教师这样处理就较好的挖掘了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课本里翱翔,文本语言就活了起来。)

纷纷扬扬飘落的桂花雨,具有诗情画意。接着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喊呢?

生:高兴、快乐、大声、兴奋......

   教师再让学生回到文本,自读自悟享受桂花的芬芳,感受作者摇桂花的欢乐和兴奋,觉得很是开心,和作者同摇同乐。教师更深一步问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生:三个“!”

   学生再回到课文时,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学生感受到因为快乐就难忘,因为难忘就回忆,因为回忆才更思乡。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这个火把已经被老师点燃,最后连老师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如今,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重视朗读,但课堂上反反复复机械式的朗读,往往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从而产生厌倦情绪。如何牢牢地抓住“读”这个根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10-26 09:26:07

远程研修

最新远程研修

推荐远程研修

热门远程研修

热评远程研修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