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开展探究性教学

  发布者:郑家卫    所属单位:惠东县平山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2019-09-19    浏览数( -) 【举报】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开展探究性教学

摘要:现在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呢?本文将从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归纳五个环节一一进行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探究性教学  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教改的深入,探究性教学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呢?简单来说有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不同的是,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强调对知识过程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程度。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学生的积极“三动”(动手、动脑、动口)常常是从遇到问题引起的,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认为探究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件或现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从一个感兴趣的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都会让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如讲授“放大镜”、“取色”工具时,首先设置一个故事情境:贝贝的学校明天就要迎接“文明校园”评委专家的检查了。但学校的很多地方被一些不文明的学生弄脏了,你看,贝贝正发愁怎么把学校弄干净。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贝贝清理校园吗?教师然后指出: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画图”工具来帮助贝贝清理校园吧。这样的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启发思考

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教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

如在讲画图软件画小房子时,我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然后依次提问:

  ①图中的小房子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呢?(帮助学生整理表象材料)

  ②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

  ③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们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形成雏形)。

  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图画的大致形象,因此他们操作的过程实际变成了形象思维化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能会发现实际效果与预想的效果有所不同,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些更好的办法也随之出现。因此,操作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就不同。如:有的同学用苹果瓣作为房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房子的外壳,画出了住着小猴子的两层楼房;还有的画出了想象中的太空房子、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住的城堡;也有的同学画出了美丽的校园、自己的家。总之,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各自的得意之作。由此可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灌输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3、自主探究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引导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再创造出新的知识来。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刻意追求课时的完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不人云亦云;也要作些引导,当学生探究成熟要引导学生自我审视,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调整矫正,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

  如教学《伙伴随我加》一课时,教师把“添加伙伴”分解为几个任务,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分解:如何选定要增加的角色,复制和粘贴按钮在哪,如何复制粘贴,怎样把增加的角色去掉背景色后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任务到综合任务,循序渐进,具有连贯性。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每一个任务后,就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自己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当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没有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参考教材相互研究,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不单单获得了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能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

4、协作交流

本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与伙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上《装扮新家》一课时,教师课间布置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绘制“贝贝装扮的新家”。学生围绕画好这幅画所需解决的问题、用到的工具等,在小组中充分讨论,形成画图方案,再在计算机上画图。根据目标,学生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各个小组就忙开了:看课本、小组讨论、实践摸索、积极验证、认真总结、解决问题,最终确定画图实施方案。

  学生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更高,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5、总结归纳

此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教师预设的问题得以解决。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个人觉得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类似于演示的操作,配合自己的语言,将探究的“成果”展示给全体,完成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将内化了的知识或者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成果”展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教学评估,形成教育再生的形式之一。它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操作技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教师对学生展览的“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肯定,对创新进行激励,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创作。“成果展览”作为终端评价的方式,更有利于推动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如:在教学生指法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打字”比赛,选出打字最好的学生,教师进行奖励,并让这些学生向同学们分享打字经验,教师在旁适当的总结;教学生“画图”软件时,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选出最漂亮的,并让学生说说它漂亮在哪?教师做出评价和改进意见。“成果展览”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可实现的奋斗目标,也使教师可以及时对“成果”进行总结和反馈,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解决迷津,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又能通过良好的实践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开展探究性教学,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尤其重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学会创新的机会。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