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布者:郑家卫    所属单位:惠东县平山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2019-09-19    浏览数( -) 【举报】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实施创新教育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培养  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发表讲话中说过:教育创新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与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并提,而且提出教育创新为其他创新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尤其是信息学科,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皮亚杰曾经提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有能力做新事的人,而非简单重复前辈已经做成了事情的人。可见,好的教育应该培养造就出大批创新人才。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的作用显得越加巨大和不可替代。而培养未来公民的创新品质,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广大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广大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合理的启发、诱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强化意识,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1、确定学生是主体的意识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指每个学生都具有未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愿望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激发其创造性地学习和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基础。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一种被动的参与,通常是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多样性、阻碍了其创造性学习。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常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很多、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面对计算机却手足无措。这样的教学不是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的过程,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无法进行创造性学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在教学“画图”软件这部分内容时,在打开屏幕的前提下,教师简单地介绍“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接着设问:哪位同学用过这个软件?请在教师机上给大家演示一下正方形的画法,其他同学通过自己的屏幕观察。这个问题出来后,必然有同学举手,以展示他“未教先会”的本领。教师对举手的同学一定要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一幅完整的图画作品,让学生讨论其制作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其表现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可向教师提问,也可同学间互相问答,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
  2、强化教学民主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了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向导,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只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
   1、巧设导语,诱发创造动机
  小学生好动脑、动手,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在一节课或一个个环节的开头使用一个个巧妙的导语,往往会激起学生很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巧妙地拨动学生兴趣的琴弦,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驱动下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创新技能、发展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以设问:“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只蝴蝶,那么怎样才能最快地画出整只蝴蝶呢?”这个问题涉及学生尚未学习的新知识--翻转操作、复制,对学生而言极具挑战性,大大增强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再设问:“谁能让蝴蝶飞起来?”有许多同学创造性地提出用选定工具把蝴蝶圈起来再用鼠标拖动,蝴蝶就能飞起来,十分巧妙。
  2、进行操作示范,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的大多数实践操作技能是在对教师和学生的示范演示的模仿中获得的。在这里,教师、学生的操作示范动作规范利落,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惊叹,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例如:教师熟练地在计算机上绘制一幅“戴着防毒口罩排队购买空气的地球人”的环保漫画后,要求学生以“环保”为题作画,引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创作欲望。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思维,画出了“空气污染”、“乱砍乱伐”、“白色污染”、“恐龙出现”、“地球人移民月球”等许多环保漫画,形象逼真,寓意深刻。
  3、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
  成功的体验会不断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渴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其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我们常适时地组织实践操作成果展评,以此诱发学生创新求异的意识与行动。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组织了计算机贺卡制作展评,对优秀者予以“小画家”、“小比尔盖茨”等荣誉称号,使学生受到鼓励,其创造的兴趣得以延续。又如:通过举办小报编辑大赛,提高了同学们的文字处理能力,其创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创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发展。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WORD时,我先示范在WORD中如何编辑一个表格,在进行页面边框修饰,用上艺术型时,全班同学发出惊讶的声音,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让学生编辑一份功课表,让他们对功课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修饰,给文字加上颜色等,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