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学科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作业二: 课堂教学设计(由学科坊主批阅) 作业周期 : 2019-10-08 2019-11-2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完成一篇本学科(或领域)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学科作业区。教学设计作业评分标准为:

1.800字以上,内容原创,发现任何在网络中可以检索到的大段雷同内容,都视为本项作业不合格。

2.符合本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格式。

3.依据课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4.紧密联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符合以上四项要求为合格作业,否则为不合格。)

5.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安排合理。

6.突出学为主体,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有效。

(符合以上六项要求为良好作业)

7.情境创设合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8.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方面有创新点。

(符合以上八项要求为优秀作业)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课堂教学设计(由学科坊主批阅)

提交者:学员金烨    所属单位:闽江小学    提交时间: 2019-11-03 22:40:36    浏览数( 0 ) 【举报】

《秋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三、教具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2.秋天树叶的实物。

3.大雁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区分“气”与“汽”

(2)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2)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3)指导学生朗读。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3)指名读第2自然段。

(4)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2)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了”。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五、总结课文,课外拓展。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11-04 08:59:03

学科作业

最新学科作业

推荐学科作业

热门学科作业

热评学科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