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

曾玮 已在 2015-05-19 21:29 推荐!

发布者:钟广锐     发布时间:2015-05-18    浏览数: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赵天骄 编辑:学妹

 

“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最近,李克强总理喊话网费、网速问题,看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网络将会越来越便捷!


其实,就在不久前的今年两会,充满互联网气息的行业热词“互联网+”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这可着实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最近,总理的喊话更让人感到“互联网+”离我们越来越近。


“互联网+”时代,教育,毫无疑问也置身其中。这不,上星期,小编走进北京实验二小,现场观摩了一场两岸名师课例展示,真是大开眼界:学生上课没有书包和纸笔,左手拿着平板电脑,右手拿着抢答器,跟我是歌手的观众似的,对课堂问题进行投票和抢答,老师站在电子讲台上,利用交互式触摸屏对学生的表现实时跟踪,百度文库还进行了全网在线互动直播,亿万老师和学生可以同步观看。一句话,简直高大上!


小编想说,老师们,如果教育变化了,当然您也需要变化啦!


让我们一起敞开脑洞吧,想象一下,未来教师需要“+”点什么?


互联网+”到底是啥 ?

——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是这样说的: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究竟,“+”的是什么呢?“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作为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之一马化腾如此解答。


形象点比喻,您可以这样认为: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京东;互联网+传统红娘=相亲网站;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嘀嘀打车;互联网+传统新闻=新媒体;互联网+通讯=即时通信…… 很重要的一点是,互联网与各行各业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提升关系。

“互联网+”教育=?——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圝圝

互联网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巨大推力,同时也是变革教育的一大契机。


互联网+教育,也是业界人士认为的“互联网+”时代到来的重要应用!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逐渐与教育紧密相连,它正在用“智能”的力量重塑教育的形态。


变化着的学生,也预示着这一时代的快速到来——正如中国教育报《奔跑吧,智慧教育》所言,“95后”、“00后”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更喜欢技术,更依赖网络,更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


那么,究竟应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方式?5年后、10年后、20年后,您站在怎样一个课堂里?

小编试着给您举几个例子吧!

课堂形态被打破,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

慕课盛行,在线教育成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形态之一。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

课堂游戏化,玩儿着游戏就把课给上了

上课啦,学生完全置身于一个游戏场景,不同的知识点融入游戏,闯关、协作、互动……不亦可乎地就把课给上完了!

教育更智慧,私人定制成常态

有多少人是因为偏科跟名校擦肩而过的?因为课堂上,老师给所有学生讲的都是一样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课都不同!

数据化管理,教师与数据产生化学反应

还要人工改卷子?还要人工算分数?互联网+时代是这样的——不仅这些活儿全部智能化,学生的特点、弱点会被大数据快速细致地分析,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圝圝……


“互联网+”时代——老师究竟要“+ ”点什么

外界的急速变化需要教师能力与思想的提升,小编为各位老师挑选了几条小妙招,老师们不妨看一看!

“+”点宽容:以开放心态看待互联网+教育的时代

互联网教育时代,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与丰富性不言而喻,而这些优点最终都成为学习中强大的力量。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各科的电子作业,进行快速的数据分析,一个学生的各学科学习能力图,立即生成啦!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在平板上的答题进展,随时知道哪些问题成了学生的难点呢!


在线教育、MOOC、电子书包……也都会得到更广阔的开展。美国、韩国、新加坡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例如,美国推出一个比较有智慧技术含量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生成27亿条个性化学习路径。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老师们怀有一颗包容的心吧,不要拒绝,不要恐惧,大胆地让孩子去接触网络,也让自己去拥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吧。


“+”点新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力量


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仅仅是充满未来感的教室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吗?


错,更重要的,是教师们的创意!


上海的一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开设了“三百字团”栏目,发表学生的作品。出乎他的意料,学生都很爱读同伴的作品。不仅如此,校长、其他教师、家长都能看到这些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慢慢的,孩子们以能在微信上发文章为荣。一个老师,结合新技术,创新了他的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熟悉新技术、应用新技术,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是否能使创意与技术“真结合”!


“+”点真实:从“输送”到“代入”,让教师回归真实本性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代言人。在学生眼中,老师们被贴上了“数学”、“语文”、“英语”的标签,因为老师们往往只见“知识”不见“人”,学生看不到教师最真实的那一面,师生之间的所有交往都发生在“知识”的传送带上。


然而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当教师与学生以相同的“学习者”身份出现时,教师必然需要回归真实本性。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教师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这要求,教师呈现成多的真性情、呈现更多的鲜明态度,才能让教育更生动,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点个性:教师本身才是最好的课程


“我喜欢讲政治的宋树岐老师和流行病的董兆举老师,可以集中精力从头听到尾。”“喜欢安娜老师,喜欢学近代史了呢!”“高中的时候就是因为喜欢美术老师所以喜欢美术课。”这就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因为老师,爱上这门课,相信这是不少人都有过的体会经历。


现在,学校课程正在努力走向具有“这一所”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去选择想学习的课程内容。


也许不久的未来,学校的每一门课程内容都会与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更紧密融合”,成为这一位教师的“个性课程”,并赋予着具有这一位教师鲜明个性风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实现教育与教学的“合体”,而学生不仅仅是在选择课程内容,更是在选择一种价值认同。


“+”点用户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学生的需求


最近很火的“翻转课堂”,就是用户思维的一种体现。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讲、学生听)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作为学校,必须要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要理解学生的需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学生的认同,单向的教育是不完美的。


同时,教师要有根据学生用户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本事哦!


“+”点数据思维:从数据中认识学生


以前我们也有很多数据,比如平均分、优秀率等,而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挖掘,教师很有可能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微观表现,如:他在什么时候翻开书,在听到什么话的时候微笑点头,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在不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会向多少同班同学发起主动交流,等等。


据了解,北京十一学校的一位老师,就在研发弹幕教学,课堂联网,学生手持平板,随时通过网络发表感想和疑问,同步显示在课件上。课上,老师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课后,老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对课堂难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精确分析,让人大开眼界啊!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学生,学校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教育将变得更加科学。所以老师们不妨也多点数据思维,让自己能够通过量化的手段,通过数据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吧。


(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实习编辑赵天骄 综合整理)

参考资料: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教育能见度、人民日报海外版、烟台日报等

 

 

曾玮
到访时间:2015-05-19
钟广锐
到访时间:2015-05-18
评论
发布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