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世界音乐

发布者:杨 玫     所属单位:揭阳第二中学     发布时间:2015-05-28    浏览数:0

                  绚丽的世界音乐

                         ——器乐篇 

 

【课    时】1课时       

【教授班级】高中一年级

【使用教材】花城版《音乐鉴赏》模块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2节《绚丽的世界音乐》器乐篇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中教科书(花城版)《音乐鉴赏》模块,根据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2节《绚丽的世界音乐》器乐篇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以乐器的材质为线索,了解感受不同国家的器乐形式,记住名称、特征和演奏方式,认识学习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意义,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对音乐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前期的学习,有了初步的音乐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这对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在音乐视野、音乐实践,音乐体验方面还有所欠缺,本课将注重这方面的学习,通过拇指钢琴、排箫、风笛、钢鼓等世界乐器各具特色的音色和演奏方式的展现,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乐器的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并乐于设计或制作一种乐器,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将基础和基本功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 师】揭阳二中 杨 玫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意义,对拇指钢琴、排箫、风笛、钢鼓等世界乐器产生兴趣。

    2、以乐器的材质为线索,了解拇指钢琴、排箫、风笛、钢鼓的构造、音色、演奏方式。

  3、乐于设计或制作一种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意义。

    难点:能感受体验不同国家的器乐形式,记住名称、特征和演奏方式。

【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学生对世界乐器认识较少,如何让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和了解世界乐器呢?通过拇指钢琴、排箫、风笛、钢鼓等世界乐器各具特色的音色和演奏方式的展现,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乐器的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并乐于设计或制作一种乐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引入新课

师:你心目中的乐器是什么样的?播放教材“精彩放送”中用竹子做的乐器拍打双脚发出音乐的视频引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观看的视频大家有什么感触?里面的乐器是什么材料做的?

生:竹子。

师:大家仔细听,它发出了哪些乐音?

学生发现用这样简单的乐器能演奏出这样的音乐十分有趣,由此引入新课:世界音乐——器乐篇。

2、非洲拇指钢琴

    1)出示拇指钢琴让学生观看,观察构造和制作方法。拇指钢琴传给学生感受,学生边传阅边听教师对拇指钢琴的讲解。

师:最常见的是以数根制作过的铁条,按长短比例排列在木箱上,或在一个开口的空心干葫芦上,铁条就是发音的琴键,尺寸大小不同,铁条琴键的数量也不同。葫芦起到什么作用呢?(共鸣)。通常最长的键是最低音;如果是“DO”的话,那么它的右边就是“Re”,左边是“ Mi”,如此往返构成音阶。音律也不尽相同,五音、六音和七音不等。“拇指钢琴”还分单排和多排琴键的不同种类。最大的有40根铁条之多。

    2)欣赏拇指钢琴演奏的音乐《孩子》

师:这样一种小小的乐器能演奏出什么样的音乐呢?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

播放音乐

师:好神奇的乐器啊,音色这样的美。请同学们来把你听到的乐音说出来:1 6 5 5  1 6 5 5  1 6 5 5(根据学生听觉情况可以反复几遍听辩)“拇指钢琴”的音乐主要特点是“重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带有变化,音乐还带有神秘的色彩。“拇指钢琴”主要流行于马绍纳民族中,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祖先虽然早已过逝,但他依然与活着的人有交往,而且还会影响着族人。因此,活着的人必须与祖先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为了表示感恩,需要举行仪式来对祖先进行祭祀活动。于是他们用“拇指钢琴”演奏的音乐与神灵进行沟通。

再播放一段拇指钢琴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色特点和特有的神秘色彩。

3、安第斯排箫

    播放音乐《飞逝的雄鹰》片段

师:是什么样的乐器能演奏出这么美的音乐呢?出示排箫图片。大家说说应该是什么乐器?像中国的萧是吧?

排箫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在音管的内部用蜂蜡或软木塞堵住,吹奏时气流在音管的内腔震动,产生了乐音,由于蜂蜡、软木塞的位置不同,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乐音。   

再次聆听排箫演奏的《飞逝的雄鹰》

学生在聆听后与教师一起总结这段音乐的特点与风格:速度徐缓,带有沉思和怀念的情感,排箫的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飘逸。


4、风笛

风笛(Bagpipe)——由一个羊皮制成的气袋和数量不一的管子组成,演奏时通过气袋中的气流传送到风笛上的管子中而发音。这些管子称为旋律管,另外还有发出和声性持续音伴奏的管子,使风笛的音色更柔和、丰满。

利用葫芦丝与风笛发音的共同点来引导学生认识风笛如何奏出和声。出示乐器葫芦丝,让学生吹奏葫芦丝,探索吹奏单音和吹奏和声的方法。

教师简介风笛的特点:风笛的气袋由羊皮支撑,因为爱尔兰的畜牧业主要是羊。演奏者一直往气袋里冲气,通过气流传送到风笛上的管子里。管子有一根或两根,以及单簧和双簧两种,气流使管子中的簧片振动而发声。这一根或两根的管子上有一些音位孔,演奏者通过这些音位孔的不同音高来演奏音乐。因此,这些管子称为旋律管;同时,风笛上有一些别的管子,一管一音,称为伴奏管,发出和声性的持续音。

欣赏风笛演奏的《天赐恩宠》。引导学生感受风笛的音色,持续音的演奏特点,音乐的表现风格。

 

5、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钢鼓

    1)播放钢鼓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想象乐器的材料和外型。

师:演奏这个音乐的乐器你们觉得它的体积是怎样的?(比较大)材料是什么?(金属类)对比风笛的持续音,这个乐器给我们的感觉是?(非连音)

    2)出示图片,介绍钢鼓。

    钢鼓的起源、诞生、发展都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它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岛国,最初是青年用敲竹子的形式来发出声音,但由于这些竹杆客易变为棍棒来使用,出于安全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殖民政府就明令禁止使用了。1945年夏,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立尼达岛上的人倾城而出欢庆胜利,拥塞在西班牙港的街道上,在狂欢的极度兴奋中,青年们随手拿起用垃圾箱、白铁桶甚至玻璃瓶来敲打,以表达他们的喜悦和欢乐。当时这些金属品的明亮、清脆的音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启发。后来发展为由高矮不同的各种汽油桶做成的新型敲击乐器,形成钢鼓。政府将钢鼓音乐作为—种民族艺术形式在全国加以提倡、推广,现在连演奏国歌也都采用钢鼓乐队了。目前,在这个100多万人的国家大约有200多个经常活动的钢鼓乐队。

    3)欣赏《弦乐小夜曲》钢鼓视频

师:这首乐曲是莫扎特最著名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段音乐带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

生:热烈、奔放、活泼、明快等

师:很好,乐曲活泼、明快的的风格,充满明朗的色彩和青春的气息,归功于钢鼓很好的表现。虽然钢鼓乐队也能演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但特立尼达的狂欢节音乐是钢鼓乐队最擅长表现的。钢鼓乐队以其强烈的节奏、激奋的情绪和强大的音响与狂欢节欢乐炽热的气氛、自由奔放的舞蹈、鲜艳夺目的色彩相呼应,十分精彩。

【设计意图】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用悦耳动听的音响以及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作用于人的情感,所运用的声音是有组织的音乐序列,必须依靠听觉感知,发展音乐听觉也是发展一切音乐能力的基础。本设计用“赏乐——入情”法,辅以视觉形象,采用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器乐形式,感受它们不同的音乐风格,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入情入境、声情交融,深刻体验音乐的魅力。

 

二、活动和探究

如果让你来制作乐器,你会有什么想法呢?

师:如果让你用金属材质的物品来制作乐器的话,你会有什么点子?

生:自由发表点子。

师:我今天带来一个用品,我觉得也可以当成乐器。出示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餐具:饭盘、筷子、汤勺等。请学生用这套餐具来尝试创作音乐并展示创作成果。教师对他们的音乐创作加以肯定和指导。

 

三、作业与拓展

   播放《破铜烂铁敲起来》视频,拓展思路,让学生有制作乐器的冲动。

师:大家来看一个视频。播放视频。我们一般会认为乐器是比较难制作,结构也比较复杂。看了这个视频,我想大家会颠覆以往对乐器的认识!同学们觉得乐器有趣吗?不是十分难制作对吧?课余请同学们尝试制作一种与众不同的乐器并尝试用这个乐器创编和演奏。

【设计意图】音乐鉴赏教学不但要挖掘呈现音乐的美学内涵规律,更主要的还有从学生的感官延伸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敏锐的审美感知力,从而达到音乐审美启智的作用。本设计的意图:在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器乐形式,感受它们不同的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拓展延伸,通过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乐器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做个有心人,关注世界乐器。

 

 

 

评论
发布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