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学生喜欢的政治课

发布者:肖红     所属单位:五华县安流中学     发布时间:2015-05-20    浏览数:0 精华

一堂政治课效果如何,关健看学生能理解和接受多少。学生喜爱,理解和接受就快;反之,就慢。可见,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能很好地提高政治课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其方法很多,兹介绍以下几点,作抛砖引玉之用。
1层层设疑
人们对神秘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投入巨大的热情去探索。有经验的教师知道人性的这一特点,并充分地加以利用。层层设疑,以疑问导入新课,就难点和重点部分提出思考性问题,结尾处用设问进行小结。这样做,会造成心理上的悬念,保持精力和思维的激活状态,引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例如:讲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可这样导入:“同学们,请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为什么说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是什么?在这个阶段,其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进而思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其核心内容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这样处理,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能够带领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再如:我们讲解难懂的“矛盾”概念时,可以这样设问:“同学们,你能不能举出一个十全十美的事物?”同学们左思右想,好奇又迷茫。教师可趁机指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2联系现实
联系热点问题。人们总是对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保持浓厚的兴趣。政治课现实性很强,联系现实热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其优势所在。例如:讲一国两制时,可以联系港澳台;讲市场经济的缺点时,可以讲各地矿难。这样讲,使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联系实际生活。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人们都喜欢听周围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这是人的心理特点之一。如果政治课教学注意结合身边的实际事例,就能增强其说服力、亲和力,显得通俗易懂。
3生动形象
引用古诗词、成语、俗语。这样做,能够使知识之间融会贯通,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寓教于乐,陶冶了学生情操。如讲《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时,可引用唐代著名诗人李绅的《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讲主要矛盾时,可引用杜甫的两句诗:“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讲主次矛盾时,可以结合俗语:“ 眉毛胡子一把抓”。以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恰当运用图片,例如漫画,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倍增。在讲到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欺骗性时,可用“ 跷跷板”漫画——跷跷板一端坐着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象驴身上分别写着民主党和共和党字样,以此表明美国政治由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的真实面貌。而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没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资本主义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此外,也应当提高语言技巧,以优美动听的声音去感染学生。训练自己的肢体语言,以优雅标准的态势去激发兴趣。
4感情激发
饱满真实的感情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以情激情,以情育情,能够触动学生的心魄,强化其对知识的学习。如讲“ 热爱祖国”,可唱国歌,可讲爱国人物的故事,以感动学生,增强其报效祖国的热情。
5讨论辩难
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能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南宋理学家朱熹虽在学问上严谨刻板,但在教育方法上,却主张学生积极参与,去讨论,去辩难。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学习“ 价值规律”,可先让学生讨论其概念、内含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就有关问题进行争论和设疑。真理愈辩愈明。通过讨论辩难,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了,知识也就随之学会了。
6深入实践
政治课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学习“ 商品”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对商品进行归类,分析价格大战的原因和利弊;条件许可时,也可让学生写成调查报告。课堂上再由老师讲解时,学生的领会就深刻多了。知识要活学活用,学是为了用。实践意识的培养,对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人生都会受益匪浅。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