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截止时间:2015-05-29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与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注: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或点击下载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模板

    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邝丽湛

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

推荐!

提交者:朱春晖     所属单位:海丰县梅陇中学     提交时间:2015-05-24    浏览数:1     

 

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模板

课程模块名称

维度三(主观题):“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政治生活)”同课异构及点评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观看了冯晓毅老师和黄华林老师课例的视频后,感受颇多,受益匪浅。两位老师这节课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分析透彻,师生互动良好,很值得我学习。我们听的两堂课虽然风格不同,形态不同--无论是对于教材处理,情景素材的筛选,课堂上教学双方的互动,都各有亮点,但是不管什么样的课,我觉得有一个共性--“课堂教学是不是体现和谐”,上课的人和听课的人感觉都比较舒服。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两堂课都是不错的。

第一、教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和谐,两位老师都引领学生立足社会现实,共同关注时政热点,两位老师的情景设计不约而同精选了热点素材——中日关系时政素材。如黄老师精选了“中日撞船事件”和中日交往的“政冷经热”这两则热点材料;冯老师也同样以中日关系为背景、以稀土为背景选取时政热点。这些材料都与国际关系紧密相关。时代性、时效性、针对性很强。 既体现了政治课的时代性,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内容和目标上,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师生的互动、交流、探讨非常和谐,我们看到这两节课的合作探究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洋溢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浓郁氛围,如四人组讨论,同桌讨论和小议,师生对话,问题思考等。从学生情况看,也能比较好地进入到讨论的状态中,气氛热烈,学生脸上洋溢着学习的快乐。

第三、师生双方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认同度比较高。《政治生活》模块中,有几个内容挑战性很大,比如说“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中国共产党执政”,学生多有质疑,教师上课的底气也不足,很多老师就怕上这样的课,不知道怎么处理了。第四单元的内容就轻松得多,学生对于国际关系这个话题是喜欢的,教师也觉得好处理,而且很容易将教材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加教学的信度和效度。今天这两堂课,两位老师都充分地发挥了这一个教学内容的优势,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恰当运用了一例到底教学模式,使这节政治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突出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所选取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设计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结合,

   五、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黄华林老师他以一条主线——日中撞船事件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通过置疑,一环扣一环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较为容易掌握有效知识,使教学实现有效性;冯晓毅老师的教学策略以案例为依托,通过情景导入、情景探究、学案导学、拓展升华等环节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组块,通过思维导图设计帮助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

六、切实落实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两节课的结尾是点睛之笔,冯老师以倡议书形式与大家一起关注国家利益,保护我国的稀土资源。黄老师激昂奋进的慷慨陈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崛起而努力”的口号,振奋学生心灵,使学生情感体验进一步升华。

冯老师的课由于信息量太多,所以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好几个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都不够。黄老师的课信息量相对少一点,在这一点上做的相对较好。

附件

  • 2015培训课程作业.doc     下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