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截止时间:2015-05-29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与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注: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或点击下载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模板

    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陈建伟

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

推荐!

提交者:郑楚丽     所属单位:汕头市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2015-05-27    浏览数:3     

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

          ——评山东省实验中学郭尚民老师授课《荷塘月色》  

     观摩了山东省实验中学郭尚民老师的《荷塘月色》,我感触颇深。我在边看视频边做记录的过程中,不禁回想起当时自己在讲授这门课时的教学设计。虽然教学重难点大同小异,但是切入点不同,提问方式不同,学情不同。总体而言,当时上完这门课有些失望,觉得自己没有真正带领学生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这篇美文。看了郭老师的教学流程,深深折服,在此小结我观看此视频的收获。个人觉得郭老师这门课有三个特点。

一、“语文味”十足。

    今天我们都在倡导语文课应该讲出语文的味道。但实际上在授课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教学进度,学生水平,教师功底等各方面的影响,语文课堂独有的魅力渐趋减少。在郭老师的课堂上,却是趣味盎然。主要体现在,郭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声情并茂地朗读该课文,展现了其朗读功底。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于古诗词,郭老师能够信手拈来,比如谈到“通感”手法时,郭老师就提到“红杏枝头春意闹”“甜言蜜语”“吴侬软语”等相关知识点加深学生对“通感”这一手法的理解。此外,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循循善诱,不断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笔下朦胧,静谧,美好的荷塘月色。在课堂小结中,嘱咐学生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启发性强。

     个人觉得这是郭老师这堂课最大的亮点。阅览郭老师的教案,教学目标为“在品析语言技巧中,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简单的一句话,却抓住了本文的重难点。如何设计此环节,也是我授课中觉得困难的地方。在此郭老师给了我启发。那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思,多讲,多学。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得不佩服郭老师的提问技巧也很高超。能够在分析学生观点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回答完,郭老师就评论:“你描述得很生动,不过我有个疑问,荷塘里的风有那么强劲,能够把荷叶吹成多米诺骨牌吗?”这个提问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巧妙纠正了学生的回答。此外,“质疑探究”这一环节中,能够把荷塘月月色的特点和作者的心情联系起来,继而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自然过渡,水到渠成,易于学生接受。

三、赏识性教育贯穿始终。

    在郭老师的课堂上,随处可听到他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例如“你的朗读给我们开了个好头”“你描述得很生动”“你真是富有想象力”“同学们说得很精彩”等等句子,都可以发现郭老师亲近学生,肯定学生的教学方式。这门课的学生能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于《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理解,与郭老师的赏识性语言分不开关系。

     总体而言,郭老师这堂课,生动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不仅带领学生学会如何品读一篇优美的散文,也引领学生欣赏了一番静谧恬淡的月下荷塘风景,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希望有更多这样精彩的课堂实录,让我能够借鉴反思,实践总结!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