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截止时间:2015-05-29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与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注: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或点击下载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模板

    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英语李华

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

推荐!

提交者:陈雪华     所属单位:潮阳区黄图盛中学     提交时间:2015-05-19    浏览数:6     

苏老师这节课是一节高三英语读写任务《HOW TO WRITE PROPER TOPIC SENTENCES ?》专题复习课。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对内容拿捏到位,设计思路、步骤清晰,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选材恰当而且有代表性,推陈出新,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我认为整节课目标达成度高。整节课亮点颇多,从以下几个亮点来谈谈:

1. 尊重学生主体,优化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构建主题句的写作策略。

本节课在教学各个环节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写作支架,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构建主题句的写作策略。

第一,导入部分提供“概念支架”。苏老师通过展示最近一位学生写过的文章the price of beauty,,引导学生对读写任务中重要的写作步骤“主题句”的学习、理解,能抓住高三学生英语写作学习的难点。同时指导学生明确优秀文章应具备“整体思路规划文章的结构,组织素材和语言,遣词造句和好的书写”四大亮点,自然引出主题句的特点及在段落和篇章中的具有导向和制约拓展句的重要性。恰当的主题句必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有巧妙的段落过渡句,又要有出现段落主题的关键词句。

第二,注重即时效果,提供“归类支架”,提升课堂效益。

即时练习部分选自近4年来的广东高考卷及各地模拟题进行即时练习,复习了14句的主题句,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题型帮助学生归纳提炼“主题句”。 苏老师在“主题句”难度的把握上体现了从易到难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实现对“主题句”的深入理解、运用。采用“方法+规律+实践”的科学学习模式进行训练,有针对性的讲评、点拨。这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也使得学生能更自然地接受课堂内容。在这方面苏老师分析准确、把握到位。在复习完14句的主题句后,苏老师给出了任务,要求学生把这些貌似不相关的主题句,根据他们的写作特点和中文设问特点,分为六种类型的大组。每组后的括号里有简单的解释。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归类之前,教师举了例子说明,什么样的主题句属于"重述要点"。最后对分类进行点评和说明。苏老师的归类,是从中文写作要求的设问和主题句特点相链接的,简单而清晰,易于学生的掌握与领悟。在归纳之后,在进行单句附有提示的主题句练习和整体练习(2009年广东高考真题)。有归纳、句子操练过渡到篇章的真实操练。教师给学生呈现2009年的广东高考读写任务的写作要求,并让学生一起,探讨每个写作要求到底可以归于哪组或哪个类别的主题句,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写出相对应的主题句。学生在老师提供的"脚手架"的帮助,一步步地由有帮助的控制性的练习到自由自主的练习,遵循了学生从知识的掌握到新情景知识迁移与应变能力的培养,强调 “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方法并重的学生认知规律。

第三,精选精炼,能力提升,“拆除支架”,提高练习实效。

在能力提升作业部分,苏老师布置了新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写出2013年广东高考读写任务的相关主题句。这个任务设计,教师“拆除支架”,又注意到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在不提供任何帮助的前提下,学生需要运用本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独立完成任务。这一任务既还给学生真实的操练,又能检验课堂效果,提高练习实效。

          2.巧妙重组教学资源,教学素材选取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本节课苏老师能够合理的整合教学资源,利用学生最近写过的文章作为引入和高三考过的试卷的14句不同的主题句,引导学生归纳成6组。苏老师熟悉、巧妙地对材料加以适当的取舍、调整和拓展,推陈出新。苏惠球老师在选材上,充分运用了原有的材料,并给与加工分组,使得原先零散的、独立的主题句变得有规律可循,既突出核心知识,又有助于学生对主题句的把握,又提升了主题句的作用和可模仿性。通过核心主干知识网络的构建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考试时答题的正确率。

二、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 本节课虽然切口小,但孤立的训练主题句的写法,没有把主题句放在段落中来训练,不利于段落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结合题目要求、段落内容,把主题句的提炼与段落结合在一起来引导学生总结主题句,然后由句到段落,考虑过渡,可能对于段落的写作的提高更加有实效。

   2.本节课教学密度大,由于时间有限,在练习部分没有突出什么样的主题句才是优秀的主题句。没有机会把更多的学生例子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比较中,直观理解什么样的主题句及语言表达为优秀主题句的表达。也没有引导学生在考试时,怎么便捷地从体系中提取所需的知识,避免“想到什么写什么”。

三、收获与启发

    一个高明的老师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于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积累和归纳有代表性的教学素材。课堂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是决定课堂效益的最终因素。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学情从发,重组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以旧带新,从不同角度多渠道利用教学资源。采取恰当的、科学的、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同时也引领学生从平时的实战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与应变能力。

   

 

认真思索,总结细致全面,条理清晰,语言精练!

附件

  • 2015我的任务型写作评课报告 me.docx     下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