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截止时间:2015-05-29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与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注: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或点击下载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模板

    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体育李建军

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

推荐!

提交者:詹光     所属单位:潮安区宝山中学     提交时间:2015-05-29    浏览数:0     

一、运动创伤发生的原因。

   1、思想状态不良,对运动创伤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大量的事实证明,运动创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运动创伤的认识不足有关。他们多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如“运动创伤难免”、“运动创伤是一些小伤小病,关系不大”、“预防运动创伤是医务人员的事,与已无关”等。由于中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好胜心强、好奇心大,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运动创伤的观念,往往心血来潮,忘乎所以,盲目或冒失地进行体育锻炼;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动作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这些不良的思想心理状态,常是造成运动创伤的重要原因。

 2、准备活动不足。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状态转入紧张的活动状态。而部分学生缺乏做准备活动的概念,轻视准备活动对预防运动创伤的效用,认为随便活动一下就可以,不可能发生运动创伤,甚至认为做准备活动是浪费时间、消耗体力,往往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运动,结果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以至于发生运动创伤。据国内有关资料的调查统计,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创伤的首位原因。

    3、动作技术掌握不良。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其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分化抑制的能力较差,学习动作时常常没有按照要领,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的力学原理,从而容易发生各种错误运动而造成运动创伤。例如:排球传接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学习跳马支撑腾越时,没有掌握好助跑和踏跳,动作不协调,速度太快,向前冲力过大,控制不住身体而摔倒受伤。

    4、课前准备不充分,组织涣散,管理混乱。部分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对授课教材不熟悉,对所任班组学生身体素质和个别学生身体状况不了解,导致在对教材的搭配和教学安排上出现层次不清,对练习密度、运动负荷掌握不当,安排运动量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运动量超过了学生可能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据广州体育学院对联10所中学的调查,发现局部负担量过大是引起运动创伤的第二位原因。例如:某堂课安排了爬绳和单杠“翻身上”两项内容,显然两者都对肩带肌有较大的负担,因而可引起肩带肌负担量过大,以至于引发运动创伤。

  在课堂上,部分体育教师对课堂常规的要求不严,教学组织能力差,学生练习时,体育教师的保护办法和采取的措施不得力。例如:上课时,个别学生穿皮鞋、拖鞋以及佩戴(带)胸针、小刀之类的危险品;课堂练习时,个别学生不听从教师指挥,相互打闹;上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不遵守运动场地的分区使用,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体育教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进行器械练习时缺乏保护帮助等这些都可成为运动创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5、 场地、设备和服装上的缺点。运动场地不平,有石块、玻璃器具碎片及其它障碍物;沙坑太硬或有小石块;器械年久失修或维护不良,表面生锈、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固或安放位置、器械大小、高低与轻重不妥当;运动时的服装不合适,鞋子过大或太小等,这些都能成为运动创伤发生的原因。

    6、不良气象因素的影响。气温过高,易发生中暑和疲劳;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而引起肌肉拉伤;潮湿高热的气候使人容易大量出汗,影响体内水盐代谢,可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良影响视力,使学生在运动中反应迟钝。这些也是运动创伤发生的原因。

  二、运动创伤的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预防运动创伤的认识。毛泽东同志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体育教学中发生的运动创伤,常常是在思想上麻痹大意,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解剖、生理与心理特点,把安全教育列为教学生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根据各项教材的技术特点及时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提出具体、明确的预防要求。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运动创伤的预防,并懂得运动创伤的预防措施。这是预防运动创伤发生的重要一环。

    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实践证明,许多运动创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准备活动既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肌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做好准备,从而能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韧带损伤。因此,在练习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做准备活动时,既要将躯干、肢体的大肌肉群充分活动开,同时也要将各个小关节活动开,还应增加一些专项素质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应根据个人的机能状况、气象条件和教学情况而定,若机体兴奋性较低或气温较低、肌肉僵硬时,准备活动应充分些。一般认为,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3、 准备要充分,组织要周密,动作要规范,保护要加强。严明的课堂纪律,规范的教学常规,周密的组织教学是预防运动创伤的重要保障。要想使体育课上得成功,不发生任何运动创伤,体育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熟悉《大纲》教材,研究教学步骤与方法。本着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正确安排运动量和强度。预计在上课中会发生什么问题?怎样防止和克服?然后在此基础上备好课。

   (2) 制订好体育课堂常规,并经常进行训练,严格要求遵守,使常规成为学生自己所需要,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共同维护,以保障安全。

   (3) 体育教师在讲解示范和指导学生练习时,动作要规范、正确。特别是对练习中的保护和帮助方法及自我保护方法的讲解示范尤为重要。对保护帮助时所站的位置、角度和什么时候去提、拉、托、握、扶持练习者身体的哪个部位一定要讲清楚。否则方法失当,错失保护电动机极易发生运动创伤。当然,学生自己也应该认真领会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所教给的要领去做自我保护。记住哪些动作在关键时须抬头、挺胸、伸腿,哪些动作须团身、低头、抱腿等。例如:摔倒时,要立即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部随地顺势滚翻,而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并同时屈膝,以增加缓冲作用等。

 在练习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对易发生危险的动作反复讲清要领,教给方法,交待注意事项,而且要时刻将全班学生放入自己的视野之内,以便及时加以引导、提醒,不要疏忽每一个环节。发现谁违反规定去做危险性动作,应立即制止,并进行教育。要使学生在心理上、行动上“绝对相信”体育教师,鼓励他们“胆大心细”,勇敢地去做动作,不要犹豫,要多动脑子去体会动作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避免运动创伤的发生。

    4、注意医务监督和运动场地器械、设备的安全卫生。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他们的内脏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所以,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并做好自我医务监督。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体育教师,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及面部表情。及时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过大,应立即采取减少练习数量、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苍白,虚汗满头,走、跑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及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对有轻微慢性病、或者生病刚好,以及女生月经期,均应安排轻微的活动或见习,不能让其参加剧烈运动,以防运动创伤的发生。

 另外,要认真地对运动场地、器械设备及个人的防护用具进行安全卫生检查。对体育教师来说,场地器械就是教学的“武器”,因此,要精心管理,经常检查、维修,特别是在课前要进行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同时要教育学生不穿过紧、过松服装和高跟鞋、皮鞋、塑料底鞋参加体育锻炼,并逐渐养成习惯。

  三、运动创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1、现场急救处理要及时。体育课上一旦发生运动创伤事故,千万不要惊惶失措,束手无策,或冒冒失失,随意处理,一定要及时而妥善地处理好。因为无论何种急性的创伤,正确而及时的现场急救处理都很重要,它是一切治疗措施的良好开端,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常见运动创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旦发生运动创伤事故,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伤情,并迅速加以分析,基本确定创伤的部位、性质和范围,若是一般的创伤,如表皮擦伤,只要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涂上红汞即可。若是严重的创伤,一般措施是:迅速将伤员平卧、安静休息,并给予亲切的安慰和鼓励,以消除伤员思想上的紧张和恐惧;神志清醒又无消化道损伤时,可给以适量的盐水、姜汤或热茶,以减轻伤员口渴;注意保暖或防暑;维持呼吸机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障碍可进行人工呼吸;骨折应予临时固定;有出血时应立即止血;休克时可刺激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穴;经过简单急救处理后,必须尽快将伤员安全地送至医院,并向医生介绍伤员的情况及抢救的经过,以作进一步的治疗。

    3、现场急救处理时的注意事项。体育教师在现场急救处理时,态度要和谒可亲,语言要亲切、婉转,切忌粗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可惊慌失措和顾此失彼,即使遇有危急情况,也要保持镇静,进行敏捷而有条不紊的抢救工作。例如:不懂,则万万不可胡乱按摩、推拿、复位等,不能瞎来,唯一的办法是尽快送医院诊治。因此,体育教师应学习掌握一些常见的运动创伤急救处理方法以防不测,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总之,对待运动创伤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它,了解并掌握它的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对待,不能因为发生了一些运动创伤就谨小慎微,甚至因噎废食,停止锻炼。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把握“安全”这根弦,运动创伤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对运动损伤的急救有较全面的分析,对运动损伤的预防能提出合理的预防,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