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截止时间:2015-05-29
  2. 作业要求:

    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与专家点评,写一篇评课报告,评析一下目标课例的优缺点,并谈谈你的收获和思考。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注:请在word文档中复制下列模板(或点击下载模板),编辑好内容后直接粘贴到作业框中进行提交。

    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模板

    课程模块名称

    作业要求与提示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对本课的评价与思考,如优缺点、改进建议,或此课带给您的启发等)

     

     

     

     

     

     

     

     

     

     

     

  3. 发布者:陈建伟

维度三“专业能力”主观题作业

提交者:刘文森     所属单位:五华县五华中学     提交时间:2015-05-28    浏览数:1     

 


 

《雨霖铃》评析

《雨霖铃》是必修三宋词的第一首,今天观看了两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和专家点评,收获甚多。下面我将总结两位老师课程的亮点:

一、导入有新意,徐老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从对词的评味入手,不从告诉学生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开始,而是引导学生品味这首词里所用的词语(意象)进入境界,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将我们带进一个离别的氛围中,陈老师通过预习检测的方式,引出离别的主题。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能将我们带入词中离别的氛围。

二、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两位老师都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提问学生,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言。学生学习潜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说既培养了他们的理解鉴赏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设计的问题开放度比较大,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在初步感知中,能让学生很好地通过诵读和小组讨论,感知作者离别的愁情。

三、充分发挥诵读在诗歌中的作用。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诗歌教学中诵读的作用。诵读几乎贯穿了整个诗歌教学。陈老师整堂课的诵读是由学生自由朗读、听配乐朗诵及学生集体朗读构成的。多次诵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徐老师则是开始便给学生范读,在讲解的过程中,随着对诗歌感情的理解,逐步融入感情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层层递进,感情逐步深入。相比之下,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诵读,但我更喜欢徐老师的方式,对学生的指导更到位。

四、利用诗歌意象鉴赏诗歌,思路清晰,分析详细。两位老师都利用意象分析来赏析作者情感,理解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第二遍诵读时,老师设计关于意象分析的问题:词人为什么用这样的词句来描绘这样的过程(寒蝉,凄切,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些词句,哪些是古人常用的(意象)?哪些是词人在这首词中选用的?这些词语(意象)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让学生自己梳理意象,老师在分析意象的时候,都同时借助其他诗歌名句的相同意象,让学生通过类比进一步理解诗歌意象所表达的内涵。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意境,整个过程赏析细腻,对意象的分析详细,较好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这一环节,陈老师所用的诗句大部分都是学生学过的,更容易让学生领会到意象的含义。

同时,课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老师在具体分析的时候,跟学生的互动较少,语言不够充实。

2、徐老师的课堂缺乏总结归纳,还有作业的设计,缺乏背诵的要求。

3、虚实结合和情景交融手法的点拨不够。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诵读和挖掘诗歌意象内涵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专家点评的理解,我意识到诗歌教学除了抓住意象来体会诗歌意境,还应同时兼顾诗歌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讲解点拨。这将对我接下来的教学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中语文〈雨霖铃〉案例展示及评析启示

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高中语文〈雨霖铃〉案例展示及评析》给我启示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在创设自由、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活力和人文精神。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两位老师先以朗读为突破口,使学生较好的品味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在介绍完作者之后,就以学生自由朗读、个人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这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了诗歌朗读的指导。 

其次,老师能在诱导和启发思维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把新旧知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诗歌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扎实有效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这样,在中国古典诗歌面前,我们的学生也就不会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一脸茫然,或瞎猜乱想,曲解诗意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提升学生审美的情趣

最后,关注孩子的思维水平,语言与思维与生俱来,如鱼与水关系密切难分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进行听、说、读、写的培养和训练,而且还要努力培养和训练学生深刻的、灵活的、独创的思维能力。面对柳永的《雨霖铃》,教师或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幅画,或写一首歌词配上画面把情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展现出来相信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灵活多变的课堂设计,远比教师一板一眼地讲解要有趣得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感受,对通常提出的问题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反馈的也不是简单的对与错。

 

不错。

附件

  • 《雨霖铃》评析.docx     下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