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05-29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胡继飞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谢桂环     所属单位:潮安区古巷中学     提交时间:2015-05-27    浏览数:0     

 

《第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说课稿

潮安县古巷中学   谢桂环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的《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P50-52)。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及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位置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第2节。本章的重点在于了解植物激素如何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而在上一节了解了“生长素的发现”之后,本节将进一步详述植物生长素如何对植物的生长起调节作用。因此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好本节的内容,是学好下一节 “其他激素”生理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自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的特点。

2)通过尝试自主设计生物学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能力目标:

通过“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实验结果推导出逻辑严密的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科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建立严谨治学的科学观,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此外,通过学习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初步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与社会、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和社会责任感的确立。

(三)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四)教学难点: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二、教法与学法

(一)阐述教法

1、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和“不同的植物器官对生长素作用的敏感度不同”,因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利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问题探讨”中的芽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曲线,从对“顶端优势”现象的分析和应用入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教材“问题探讨”中的三条曲线,结合对“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现象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不同的植物器官对生长素作用的敏感度不同,从而达到正确理解和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目的。

2、由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可以以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知识背景,通过组织学生尝试设计探究实验,采用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展实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探究过程中来。

(二)指导学法

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并从文字和图形中读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从实验的合作交流中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程序

(一)引导学生复习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提问引出新课。

(二)通过设疑,提问的方式,结合课本“问题探讨”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点。

(三)结合生产实际,分析植物的“顶端优势”、“根向地生长”和“茎背地生长”等现象的原因及应用。

(四)通过设疑: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有何应用,引导出本次的探究实验主题。

(五)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51“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通过预实验,强调实验应注意问题,然后分小组讨论并设计初步的实验方案。

(六)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相关实验的验证。

四、教学效果分析

1、本节课的亮点在于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过程中,并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课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以提问为出发点,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3、由于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仅依靠课堂,学生无法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加上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限制,因此,“尝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本节教学实施的难点,只能通过课堂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实验的操作过程,然后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实验验证。
能达到说课的目的,对知道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