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05-29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陈建伟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张宁     所属单位:揭阳第三中学     提交时间:2015-05-29    浏览数:2     

 

《拣麦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作者以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叙述事件的散文写法,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

2、学习本文在表达感情时所运用的象征手法。

3、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真情以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舒缓从容而略到伤感的笔调中所蕴含的感情。

2、学习本文所运用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思想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而有梦。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各种梦想产生——破灭——新生的过程。在你生命的历程中,曾产生过怎样美好的梦想?这些梦想给你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有诗云:“少女情怀总是诗。”、“哪个少女不怀春”,几乎每个少女都会编织一个属于自己未来人生的彩色的梦。但由来好梦总是易碎的,尤其是当代女作家张洁笔下的那一些可怜的拣麦穗的农村姑娘,她们以实际行动来为她们简单的梦想的实现而努力,但残酷的现实却无情地打破她们的希冀。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张洁的《拣麦穗》这篇散文,走进这些纯朴农村姑娘的世界。

二、简介作家:

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出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授予特殊贡献作家的称号。她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的纪录。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者。 著作还有《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和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此后,她继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感情浓烈的笔触探索人的内心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三、探究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农村姑娘拣麦穗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姑娘们拣麦穗是为了自己准备嫁妆,寻觅她们的幸福。

2、提问:拣麦穗的姑娘们有没有实现自己的“痴想”呢?

明确:没有。因为后面讲了“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时所想象的又是多麽不同……”,“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有谁见过哪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就证明姑娘们的美梦没有实现。

3、讨论思考:姑娘们发现她们的梦碎了的反应如何?我们如何理解她们的这种反应?

明确:姑娘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她们没有再坚持对自己爱情的追求,没有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而是屈从于现实,“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

她们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她们生活在比较落后的农村,这里还存在着封建残余,存在着愚昧的世俗婚姻制度,广大的农村妇女还是没有能获得婚姻自主权,所以这些纯朴的农村姑娘只能认命、顺受,过着从此不再有梦想的灰暗人生。

4、小结:这部分我们主要探讨拣麦穗的农村姑娘们充满美好幻想、寻觅幸福的梦的幻灭,我们接下来探讨小女孩的梦。

5、思考:“我”(小女孩)为什么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要天天吃灶糖,对于当时一个小孩子来说,能够天天吃到糖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糖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反映出“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是“卖灶糖的老汉”很慈祥。而“我”是个丑陋而又少人疼的孩子,老汉和蔼地对待我,抚慰了“我”渴望得到疼爱和温暖的幼小的心灵。

可见“我”是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6、思考:“卖灶糖的老汉”为什么疼爱“我”?

明确:老汉孤独无依、四处漂泊,他渴望得到关爱、温情,而“我”的天真无邪、童稚可爱也抚慰了他孤独的灵魂。同时,老汉怜惜“我”长得不可爱,得不到太多的关注,所以,他细心呵护着“我”的梦想。

7、讨论:我们如何看待这一老一少的交往?

明确:这是一种充满真诚、没有遭受污染的纯真之情,这种爱是“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是人间至爱。

8、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我”和“卖灶糖老汉”交往的故事,开篇为什么要用较长的篇幅写农村姑娘拣麦穗的事呢?如何认识农村拣麦穗姑娘和“我”两种梦想破灭的不同?

明确:作者在开头部分为全文创设了一个大的背景(表面美好,实则灰暗),她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是带着难言的悲凉和苦涩的心情,不仅仅因为这些美丽、幸福的梦想将会破灭(世俗婚姻的愚昧),更因为这些梦想的主人对于梦想破灭的麻木、顺受的姿态,以及她们从此不再梦想、也没有梦想的灰暗人生(美好的事物易逝)。

这样写不仅为“我”的出场和“我”与“卖灶糖老汉”之间的交往作铺垫,引出了后半部分写“我”与“卖灶糖老汉”之间的纯真情谊,也通过对比写出“我”童年的梦虽然(随着长大)最终破灭,但“我”曾拥有的“真的疼爱”却引起“我”对“卖灶糖老汉”的深深思念。

而“我”与其他农村姑娘不同的也正是这里——“我”的充满童真的梦想虽破了,但“我”的怀念还在,“我”心中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追求却没有破灭,因此,“我”的梦破灭不在是悲剧。

9、提问:文中描写“小火柿子”和“烟荷包”的意义何在?

明确:“小火柿子”是一种象征(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感。

“卖灶糖的老汉”去了之后我仍然看见柿子,“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这里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以乐景写哀景,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老汉的老去让“我”与老汉之间这段纯真的感情成为一段过去,一段只能在记忆中追寻的过去,因为这段感情的可贵和纯真,所以,老汉的死去,让这段感情显得伤感而珍贵。“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让读者觉得这种真爱禁得起考验,而且永不退色,同时让读者也赞美和向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美好感情。

“烟荷包”也是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一种纯真的感情。它既是“我”学着其他农村姑娘的样子编织梦想的开始,是我纯真幼稚的梦想的寄托,又是梦想破灭时,“我”心中仍然不灭的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孜孜以求的信念的寄托。

作者常常想起“烟荷包”,表现了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纯朴的感情懂得留念与不曾忘怀。“烟荷包”照应全文,前后呼应,它不仅是作者的情感寄托的,它还是作者梦想犹存、追求仍在的一个象征,是作者与其他农村姑娘相比,没有成为一个悲剧的重要区别。

作者在“烟荷包”中寄寓的感情已远远超出了一个农村小姑娘的幼稚幻想,它既代表了作者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也代表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还代表了作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四、课堂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拣麦穗”为明线、以爱为暗线贯穿全文,以从容舒缓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又略带伤感的故事,奏响了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至爱的赞歌。无论是农村姑娘的梦还是“我”的梦,都在不知不觉中拨动读者灵魂深处的心弦,让我们为她们的梦碎而感叹,更为她们的命运唏嘘不已。

但令我们稍感安慰的是“我”的梦虽破了,但“我”的梦想永远不灭,“我”永远不会放弃对人与人之间这种至真、至善、至美、淳朴感情的追求。

五、布置作业:

1、有人说,现在这社会,像“卖灶糖老汉”与小女孩之间这种纯真情感根本不可能有,这只是作者在编故事,请说说你的看法,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小作文。

2、完成本课辅导练习。

:板书设计

                        织梦:未来美好的婚姻生活                    世俗愚昧   

          农村姑娘                                                                                      (哀叹)

          (悲剧)      梦破屈从命运,麻木顺从,不再有梦    美好易逝  

拣麦穗      

                    小时候:想嫁                        没有任何希求     纯真情谊

           “我”    长大后:深情   卖灶糖的老汉  也没有任何        人间至爱   (赞颂)

        (不是悲剧)   现在:怀念                             企望                            

                           双线交织,贯穿全文

      (明线) ---------------------------------------------------------------------------(暗线)

附: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为叙事散文,作者常常是将自己从生活中获取的情感体验,借助有关事件或者人物的生活片段表现出来。作者所选取的生活片段和事件一定时曾经深深打动过自己,让自己有所感悟的。因此我们在阅读这篇散文时,要引导学生从这散文所叙述的事件中体悟出作者的感情。

在阅读这篇散文时,同学们对农村拣麦穗姑娘的命运感叹不已,无法理解这些纯朴的农村姑娘认命、顺受地过着从此不再有梦想的灰暗人生。所以,在讲农村姑娘的梦这一部分时,可多花些时间,详细一点,再补充多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提醒同学们她们是生活在几十年前落后的农村,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世俗制度,以及提醒他们珍惜我们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在启发学生思考时要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要提那些枯燥无味的问题。例如:“我”(小女孩)为什么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这个问题就引起同学们回答的热情,于是由此同学们继续探讨“我”(小女孩)和“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的交往,并引申到理解他们之间这种充满真诚、没有遭受污染的纯真之情。而这种感情正是作者所追求的,我们所需要理解的。

有一定的参考性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