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05-29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陈建伟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管菜新     所属单位:大埔县百侯中学     提交时间:2015-05-27    浏览数:0     

 

布衣总统孙中山 教学设计

百侯中学   管菜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认识传记的文体基本常识,含义以及类别、特征等。
2
、认识并掌握文中生字词,难懂字词。
二、能力目标
1
、了解题目的含义,"布衣"与总统的联系,初步了解孙中山的平民化特征。
2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深入了解布衣总统孙中山的为人与作风
3
、掌握传记的基本写法之一:以小见大
三、情感目标
1
、理解孙中山受人们戴和拥护的原因
2
学习孙中山的甘于淡泊,胸还大志的品质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段落结构,从衣食住行等了解孙中山的为人和作风
【教学难点】
掌握传记的基本写法之一:以小见大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设计】
一、单元导入
同学们,在开始新的课文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从初中毕业高中这边来,你们刚认识了一个人,会通过什么办法加深你对他的们识,或者说你们会怎么做让你更加了解这个新朋友?(生答,引导:通过日常生活小事)那如果这个人不是在你身边的,在离你们很远的,或者你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的呢?你又会怎么做呢?介绍一种文体给大家:传记。
传记的基本问题知识
传记: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再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文体。
分类:自传(第一人称),他传(第三人称)
特征: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传记并不是说把传主的所有事无大小的事情都写下来,而是挑选最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几件事情或几个方面记载下来。这通常都会采取许多的描写手法,如环境,细节,语言,心理,动作等。那么今天我们来走进,认识,或者深入了解一个人--孙中山(照片)大家都认识孙中山,(可以提问生)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二、 解题  《布衣总统孙中山》
何谓布衣?用麻织出来的是"",而相对用丝织出来的是""。布与帛相比,布质粗而

价低,帛质精而价高。达官贵人多穿帛,平民百姓多穿布,所以后来布衣就成了百姓的代称。
那大家眼中的总统应该是怎样的呢?那么布衣加总统加起来,说明了什么?那么意味着文章有什么特点呢?
提示:
1
、从"布衣"的角度写孙中山,选材独特。孙中山的丰功伟绩很多人写过,也很多人知道,但是孙中山生活化的平民一面却是鲜为人知的。(VS:伟大的总统孙中山)
2
、用平民专用的"布衣"与地位崇高的"总统"形成巨大反差,突出孙中山的品德。
3
、暗示着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孙中山生活中的小事来反映其品质。
简介: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66111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1925312日,因肝病病逝于北京。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基本政治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同盟会。191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武昌起义后,担任临时政府总统,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三、课文分析
   1
、快速阅读课文,积累字词。
   
(jí)   烦躁(zào)不安   (lǔ)   佳肴(yáo)   奢侈(shēchǐ)
   
下咽(yàn)  (guǒ)      
(xiè)不通
   
推崇--十分推重崇敬。
   
一介:一个。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见识浅薄,狂妄自大。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流不出去。
   
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2
这篇传记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大概讲了些什么内容。

提示:总---
 
分段:第一部分:(1-4自然):介绍布衣总统称呼的由来
      
第二部分:(5--25自然段):从衣食住行显示显示布衣总统的平民本色。
 
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孙中山这个布衣总统的成为起源于什么呢?他要跟谁打交道呢?
     
在这一次的事件中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行呢?
      (
不畏权贵,甘于淡泊,胸怀大志,不卑不亢)
     
对比起来,张之洞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呢?
     1
、孙中山不同凡响,早怀大志,年少多才
     2
、孙中山有很深的文学造诣
     3
、张之洞尽管有官架子,但还是赏识人才。

学习第二部分

阅读第二部分的第5自然段。找出描写总统房间的句子。【住】
 
数词的运用-"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
"
"的运用-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作饭厅。
 
阅读第6-8自然段,写作角度:衣着和仪表【衣】
 
改学生装为中山服,展示中山服

阅读第9-14自然段【食】
菜金节约:四角(对比:三元),四菜一汤
待人宴客:与唐绍仪和伍廷芳对比(凸显孙节约简朴)
阅读第15-25自然段【行】
A"
为避免惊扰群众,他总是悄悄出巡,不声不响"这句中,"总是"能否去掉?
不能。"总是"是频率副词,强调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已形成一定的习惯,突出孙中山不事张扬,行事低调的优秀品质。
B"
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剪辫"在当时象征着什么?
说明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争着走出专制统治的束缚。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因而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剪辫子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
C"
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同学们有听说过"睡狮"的来历吗?
比拟:拟声和比喻。睡狮的来历:拿破仑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惊。"用睡狮来比喻中国有两层含义:其一,中国本质是一只狮子,是强大的,无论任何时候都具有爆发的潜力;其二,中国在沉睡中还未觉醒,因而要暂时承受着被欺凌。
D
怎么体现孙中山"遇事首先想着人民"?
为避免惊扰群众,他总是悄悄出巡。
遇到市民欢迎大总统,孙说不必惊扰众人,改道离开。
警察巡官维持秩序,对群众进行驱散,孙立即制止,公仆思想
E"
大总统万岁"的口号体现群众的什么心情?这样的口号妥当么,为什么?
表示对孙中山总统的热爱,支持,爱戴,拥护。
不妥,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百姓的个人崇拜,将孙中山与中国封建帝王将相类比的封建时代思想。

四、归纳主题思想:(小组讨论归纳)

本文通过对布衣总统孙中山先生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的片断描写,反映了了他的简朴生活,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五、思考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几点?

1、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表现伟人品格与情怀。他不写孙中山从事革命的轰轰烈烈事迹入手,而是从衣食住行来写伟人的高尚情操。

2、选材典型,极富表现力而又趣味盎然。如写张之洞的前倨后恭,写唐绍仪与伍廷芳与他的对比,写守城官员寻找他等

3、点面结合手法的恰当运用,全面深入地展示主人公日常生活。

4、恰当运用对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与趣味性。写张之洞有前后做法之比;孙中山与伍、唐之比;孙中山的爱民与守城官的驱民作比

  5、详细分明,穿插有致。详写行和食,略写衣和住。v

六、全文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传记,我们了解到这位布衣总统是一个怎么样的伟人了,那这位伟人

的形象也很清晰了,大家可以用些词语来形容一下这位布衣总统吗?

教师补充:

富有才情   心怀大志
甘于淡泊   生活俭朴
不事张扬   甘当公仆
平等博   装民众
孙中山为什么会有"布衣总统"的称号呢?相信大家也知道答案。我们知道孙中山先生生活俭朴,甘于淡泊,那么孙中山先生那种甘于淡泊的精神在今天是否还有必要提倡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交流
了。
七、作业: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300500字的文章。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教成功的课堂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和新精神,重要表现在:一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三是学科特色鲜明,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不足之处:增强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挑战性,优化课堂评价,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和发展性。

尚可。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