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05-29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胡继飞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陈程     所属单位:惠阳中山中学     提交时间:2015-05-28    浏览数:0     

 

关于“五环教学法”导学案编审的要求

导学案的编写、修订与正确使用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自主探究互动激发”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配套工程,导学案编写的质量与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更关系到课改能否成功起决定作用。

导学案的编写

1.学案组成。导学案包括课前先学案、课堂检测题、互动研讨问题当堂训练题和课后练习题五个部分。按学科统一编写,根据学科特点每一章(单元、专题)整体构建,每一课时(课、节)编写一个导学案,每一章(单元)编写一个复习课学案,整个模块有模块复习学案。

2.编写理念。编写修订导学案要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一致,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编者必须在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把握教学重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对教材内容做整合处理,编写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把目标问题化、知识生活化、问题层次化(思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经验和所处学段, 符合学生实际能力。不要把导学案编成教案。

3.编写要求

①课前先学案。课前先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数量2-3个为宜且不要用了解、理解等词,要用要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词)、核心知识(或要点透析等)、学法指导(包括阅读技巧、小组合作技巧、自主学习方法、做笔记方法,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分析归纳法、等效法、代替法等)、自测题等内容。自测题一定要设置,但自测题不能只是填空题或其他简单的没有思维空间的题目,应扣紧核心知识点和学习目标,有一定的思维层次,能让学生自己检测先学的效果或者能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生成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自测题特别是数理化学科的自测题应该设置必做题、选做题。各科要设置用于学科拓展体验的探究题或实践题。

先学案自测题的题量和完成时间的最高限量(不含阅读材料)如下: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物理

客观题数

2

5

6小题

3+1

5

5

5

5

4-5

小题

主观题数

4

2小题

1

1

1

1

完成时间

(分钟)

15

15-20

10

10-15

10

10

10

10

5-10

②课堂检测题。课堂检测题要紧扣核心知识和学习目标,与先学自测题的内容相衔接,又要与后面的互动研讨环节相衔接,不必面面俱到。难度适中,有利于暴露学生的主要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创造条件。题量以5-7分钟内能完成为宜。检测题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书面完成、音视频加思考题或抢答题等多种形式,在题型方面也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选择题或问答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数理化学科可根据学情设置AB组供教师选择,满足不同学情班级教学需要。

课堂检测的题量控制最高限量如下: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物理

客观题数

1

5

10小题

3+1

5

5

3

8

3

主观题数

2

1

③当堂训练题。当堂训练题不仅仅要涉及核心知识,而且要覆盖学生自己能学会或者通过合作学习能学会的问题。训练题特别是数、理、化学科的训练题要低起点,多层次,应该设置必做题、选做题,满足不同水平和潜质学生的需要。难度适中,题量以510分钟以内能完成为宜(不同学科可以灵活调整),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

当堂训练的题量控制最高限量如下: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物理

客观题数

1

3+2

15小题

4+1

5

5

3

8

3

主观题数

2-3

5小题

1

1

1

1

3

④课后练习题。课后拓展练习要有利于巩固当天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做适当拓展提升。难度、题量适中,课后练习题特别是数理化学科的习题可以设置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提高),各科要设置用于学科拓展体验的探究题或实践题,满足不同水平和潜质学生的需要。

各学科课后拓展练习的题量和完成时间的最高限量如下;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物理

客观题数

1

30小题

4+1

5

5

5

10

3

主观题数

3

2+1

1小题

(1)

1

1

1

2

2

完成时间(分钟)

15

30

20-30

15-20

10-15

10-15

10-15

10-15

15-20

⑤习题指向性。先学自测题、课堂检测题一定要指向明确,每题都要有对应学习目标及相应的知识点编写设置,不宜搞超越知识点的大综合。当堂训练题。课后拓展练习题应该有适当综合的题目。

4.特类学案

①实验课学案。理化生导学案要考虑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演示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出供实验课使用的实验学案,不得淡化实验演示教学,不得用动画或解题代替学生动手实验。实验课学案一般可设置预学案、台上学生演示、台下学生观察思考、教师点拨讲解、全体学生动手实验、课堂小结等环节,具体步骤由各学科根据学科实验特点确定,并且要考虑分层教学的要求。

②复习课学案。复习课学案是指高一、高二年级的章节(单元)复习课和模块复习课学案,学案内容包括复习目标、知识梳理、能力提升(知识拓展)、姆灿巩固等环节。能力提升(知识拓展)和强化巩固的习题须分AB层次。

③阅读课、作文课学案。由语文、英语教研组组织教师研讨后确定编写思路。

5.分层要求

先学自测题、当堂训练题和课后练习题应设置的必做题、选做题同时应该满足下列教学要求: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成:选做题要求A层学生必须能够完成,B层学生选择完成。必做题、选做题必须在导学案中的相应题首标明。

课堂检测题不设必做题、选做题,但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设置AB两组,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需要,供任课教师根据班情选择使用。AB组必须在学案中标明。

6.习题编制

创新、改造与拿来。导学案中的各种习题一般要使用原创题或改造题,不得照搬其他出版物中的原题,如需使用其他出版物中原题的必须注明出处并注意掌握难度。导学案应该要适当采用课文中经典的例题,但须注明出处。习题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不要采用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旧题、陈题,要关注高考题型的创新和发展趋势,注意题型的创新。

高考、质检题处理。导学案如要采用各地高考试题或高三质检试题,必须要慎重处理。高考试题和高三质检综合性强,对于高一甚至高二学生来说,难度偏大,而且所对应考察的知识点指向不一定明确,编者一定要根据相应学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分层教学要求,选择难度适合、指向明确的试题使用,并且要注明出处,如果试题难度偏大或超出本学段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则暂时不要选用。

编制模板和版面格式。习题编制使用统一的《惠阳中山中学导学案》模板和标志(到校网站“资料下载”栏目下载),统一编写的版面格式(如字体、字号、行距、边距等),具体要求如下:

①版面设计要求:纸张:A4,页边距:上、下2CM,左、右2.6CM

②字号要求:单元标题:小二黑体:课文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块字号宋体小四(加粗);教辅文章内容:宋体五号。

③行距要求:单元章节标题行距为单行倍距,教辅内容行距为固定值16(公式、图形除外)

7.文档建立

各学科建立两个文档。

①文档一:先学案+课后练习(需装订成册,并附上相关答案)

要求:所有的内容在同一个文档上,但每一单元的第一页应该在一个新的页面上,不要紧跟在上一单元的后面,每一单元保持相对独立。答案是否需要印刷由各组决定。

②文档二:课堂检测题和课堂互动探究问题当堂训练题文档(不装订成册,活页使用)

要求∶课堂检测题和当堂训练题在同一文档(删去答案部分)。正面要有一个章节标题,如果题目是供以课时为单位完成小循环的课使用的,课堂检测的背面是当堂训练(或者课堂检测的内容后面紧跟的是当堂训练),两个内容在同一张A4纸的正反面上,题量一股控制在一张A4纸内。如果题目是供以单元(章节)为单位完成大循环的课使用的,课堂检测题和当堂训练题应分开设置,分页印刷,但要注意控制题量。

8.责任落实。导学案编写人员分为编写和审核两个部分,以模块、章节或单元、专题为单位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编审人员必须对自己所编审的导学案内容的质量和使用负责。编写、修订和审核人都必须在导学案上署名,使用前的集体备课对学案进行调整、修订需要重新印刷的也必须在学案上署名。

能结合本校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校 “关于“五环教学法”导学案编审的要求”有一定理论性, 内容原创,教学针对性强 。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