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谈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业周期 : 2019-10-09 2019-10-30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共同目标,是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经验,谈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内容必须按照要求撰写且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及认识,提倡原创,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发布者:史龙涛

谈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提交者:学员张国行    所属单位:五华县华城镇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9-10-15 08:44:33    浏览数( 0 ) 【举报】

                       一年级上册的计算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是26,被减数是26,被减数是7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 9+5  5+9的进位加法;

 

    2. 8+47+46+44+84+74+6

 

    3. 14-9的退位减

 

    4. 16-816-7的退位减法

 

    5. 11-612-513-411-311-2的退位减法

 

    6.综合用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巩固、拓展知识。

通过教学,我发现,这些内容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计算并不难,难点在于意义的理解。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都有过三年的幼儿园教育生活,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教育,他们对于10以内数的加减,20以内数的加减的算法已经基本掌握,但对于算理并不理解。而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息息相关的,老师只有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做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不仅会算,更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算,才能为后面进位加法的计算奠定良好的算理基础,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进而提高他们在数学方面的计算素养。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更加深入的学习计算知识。

近期我们数学教研组针对我教授的一节《海鸥回来了——20以内数的加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受益匪浅,也反思感悟了很多。

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幼小衔接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注意力,感知度,思维方式都有明显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抓住其特点进行有效教学,让孩子把老师教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要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短短十五分钟内,把新授内容讲完还要明确孩子理解掌握程度。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做不到这十五分钟的有效利用,因此,我们就应该在备课的时候精炼出知识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就是在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梳理知识的重难点,整合教学内容,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用孩子们身边喜闻乐见的物品做为教学的媒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做,做中学,使课堂紧凑完整富有逻辑性,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使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这一时期的孩子对事物的感知都比较粗略。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的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这就造成小学生的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字等。所以我们在进行练习时,一定让孩子眼、口、心、手保持一致。比如我会让孩子把一道式子读完之后再写,不能看一个数写一个数,让孩子在看的时候借助口的说来记忆,然后手写的时候是复制心里的一个完整的式子,而不是单一的数字,这样的训练使抄错、抄混以及漏数的现象就比较少了。同时还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尽可能长的处在一种活跃状态。思维定势的影响是双面的,既可以在学习中提供一定的便捷,也已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比如在进行加法教学时“一共......”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用加法计算,所以很多孩子在看到“一共......”时,不假思索的就用加法,这种类似模型的建立与使用在解决问题中的确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一共......”都用加法,还可能是加减混合、乘法等,因此这种思维定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们不能仅仅说哪个是对哪个是错,还要讲明白算理,把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

学生原有的错误认知、不良习惯,也是计算教学的一大障碍,比如在看图应用题当中,很多孩子一看到题立即就写算式,对于图上的数学信息哪些是有用的,提出的是什么数学问题不进行思考,盲目动笔,自然就容易出错,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告诉孩子“三步走”第一步看图找数学信息,第二步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写数学算式。虽然我们要的结果是数学算式,但它永远是第三步,只有走完了前两步才能进行第三步。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这种条理性的数学模型建构思想,让孩子一遇到类似的题型,马上反应出解题的思路。在计算教学时,学生的自主探索非常重要,因为计算题的算法具有多样性,学生会在自主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比如在教授20以内数的加法”中计算“12+3=?”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两位数的个位与一位数相加的结果与十位相加即为最终结果,但是孩子在自己做题的时候却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1、有用“123,就是从12往后再数3个数就是131415 ,所以结果就是15”(让学生明白两数相加就是在大数的基础上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2、有的孩子用小棒摆出12根再摆出3根,数一数一共15根,所以结果就是15根(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摆一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还有的孩子用凑十法,知道“3+7=10”在“12+3=?”中有个3,再看12可以分成57,这样通过37等于10.再与5相加,结果为15 (凑十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4、老师还可以从数的组成这个角度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思考(十二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一,再加三,就是再加几个一?)。

孩子们的想法多种多样,老师一定要学会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就会让学生知道一道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通过几种不同方式的比较,最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做这类题的方法,个位与个位对齐,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最后把结果和起来就是最后的答案。

 

我们肯定了学生使用“凑十”的方法是为了给后面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所以教师的眼光不能仅仅停留在本节课的一个知识点,而是应该把这节课的内容放在整个计算的领域内,在简单的课上,做不简单的事情,从而为后面的新知识的传授降低难度。譬如19+3使用刚才的凑十法就比较简单:

1、可以把3分成21,想191等于二十,再算202等于22

2、把十九可以分成172,先算173等于二十,再算202等于22

 

3、还可以把19分成712,73等于10,21012,一个十再加一个十等于两个十,两个十加两个一就是22.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我们一年级的内容则是重点内容的基础,因而就愈发重要,在孩子已经掌握的算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算理的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言简意赅、明白易懂的教学方式,抓住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的放矢,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老师评语 通过

评语时间 :2019-10-15 09:14:1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