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一师一课例 > 正文

作业标题:一师一课例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9-10-21 2019-12-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要求,以校为单位,通过教研组活动打造“一师一课例”。学员教师提交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的作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二者缺一不可。该项满分30分,作品提交得15分,被坊主批阅为“优秀”+15分、“良好”+10分,“合格”+5分,“不合格”不加分。

注意:

1.围绕自己的研修计划主题,在本学期所教授的课程中,选择一门课程,确定教学设计主题,完成教学设计。

2.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3.教学设计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此教学设计完成后,实践于学校课堂教学,教学的过程,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摄像机均可)10—40分钟的视频,需是完整的教学片断。(无法录制视频的老师,提供相关的微课或者文字版的课堂实录)

5.提交的教学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

6.提交时,请在文本编辑框中编辑不少于100字的视频介绍或是在附件处上传提交视频配套的课件。

7.所有资源需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并会影响您的研修成绩。

8. 学员提交成果后,坊主要及时进行批阅,否则影响学员的成绩。

9.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一师一课例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田清清    所属单位:赤城县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9-10-28 16:23:12    浏览数( 3 ) 【举报】

《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课堂实录


一、构造情境,导入课程。

(一)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关于阿拉伯数字的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这是哪国数字?它们是由谁创造的?又是由谁传播开来,变成我们今天通用的计数符号? 

教师:左图中的两类数字之间存在何种联系?

教师: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文化之旅吧!

(二)教师讲授,互动教学

1、“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丝绸之路”

在大屏幕上展示古代丝绸之路的图片

教师:东方的什么运转到欧洲等西方国家?

学生:东方的胡椒、肉桂、珠宝、丝绸运往欧洲;中国的发明、印度的糖、棉花运往欧洲。

教师:这种物质交流方式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学生:通过陆海商路进行传播交流。

教师:欧洲的什么运转到东方?

学生:天文学、医学、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

教师:观察上图,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哪一商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丝绸之路”的商人中,有不少阿拉伯人,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教师:是的,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他们给欧洲带去了“阿拉伯数字”、希腊著作、代数学、医学、文学等一系列贡献。

(2)“阿拉伯数字”的发展

在大屏幕上展示阿拉伯数字传播的图片

教师:让我们回到本节课的开始,讨论一下“阿拉伯数字”的问题。在传播过程中,谁是创造者?谁又起到了传播的作用?

学生: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印度人,阿拉伯数字的传播者是沙特阿拉伯一带的阿拉伯人。 

多媒体课件展示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片

教师: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计数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一的写法基本一致。此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3)阿拉伯人的其他成就

教师:除了阿拉伯数字之外,阿拉伯人在其他许多方面还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教师:

文学方面: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

数学方面:阿拉伯人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世界上第一部代数学著作由阿拉伯人写成。

医学方面:拉齐斯著有的《医学著作》和依本·西拿著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之作。

拓展延伸:

教师: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

教师:早期人类计数的方法有结绳记事和刻木记事,后来又有了罗马数字,汉字数字和英文数字等世界各地的数字符号。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马可·波罗东来与西回路线

多媒体课件展示马可·波罗东来与西回路线图片

教师:马可·波罗,意大利人,1271年出发来中国,1275年,到达元大都。

(2)马可波罗在中国的经历

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马可·波罗的图像

教师:马可·波罗在中国有哪些经历呢?

教师: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担任朝廷官职,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游遍中国,考察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

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于1295年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威尼斯。

(3)《马可·波罗行纪》

在屏幕上展示《马可·波罗行纪》的图片和内容节选。

教师:本节内容节选的作者是谁?

学生:马可·波罗的狱友

教师:内容是什么?

学生:记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

教师:《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对世界有何影响?

学生: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对后来新航路开辟起到了强烈地刺激作用;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讨论:

教师: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

学生: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教师: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

学生:我们要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学习和掌握西方的语言,有一个开放的国际意识,努力做好国际交流的使者。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马可·波罗等意大利商人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两个知识点的内容。他们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架起桥梁,其中阿拉伯人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使阿拉伯数字、天文学一一传入中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为新航路的开辟奏响了前音。

    请同学们做一下课后的一课一练。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10-29 10:20:52

一师一课例

最新一师一课例

推荐一师一课例

热门一师一课例

热评一师一课例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