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9-10-22 2019-12-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培训网络课程的学习收获与所得,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与实践,撰写并提交一份本学科教学设计,重点可体现经过此次培训后可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之处,做到有所创新、有所提高。

作业要求:

1. 题目自拟,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蒲一帆    所属单位:阆中市宝台乡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19-12-25 17:27:10    浏览数( 1 ) 【举报】

                          《雨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通过朗读理解诗意。

2、 把握诗中意象,理解诗中“雨”的形象的象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3、 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4、 领悟诗歌主旨,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情分析:

   现代诗歌相比较于散文、小说,它用凝练的语言、简练的结构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在简短的篇幅中又蕴含了一定丰富深刻的内容。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现代诗歌,囿于阅读面偏窄,理解不到位,往往对诗歌的理解有些片面,又加之有的语言难于理解,难以激发他的感触,所以对诗歌兴趣不大。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交给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诗的语言,诗中的形象,意境来深入作者的内心,从而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喜欢并爱上阅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

2、 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

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感受诗歌饱含的深情。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语言入手,感悟诗歌的音韵美,入情入境。并体会诗歌拟人手法的运用。

2、 联想想象法。指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从而理解诗中“雨”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

1、 示范朗读音频资料。

2、 朗读背景音乐。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教师激情朗读导入

 1、我是快乐而沉静的雨。我从天空中飘落,伴着我欢快的足音,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我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脸轻轻地贴近土地,在泥土中消融。“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道你是否读懂了我——

教师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上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他的诗作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二、朗读与交流----读雨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第一遍: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正音。注意下列字词。

田圃(pu)  禁锢(gu)  留滞(zhi)  喑哑(yin)

 襁褓(qiang bao)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留滞:停留不流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温声细语:用温和的声音轻轻地说话。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2、再读课文,感知诗的音乐美。

第二遍:听示范朗读,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听后讨论明确诗歌各节的读法: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表现对雨的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点,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应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根据讨论明确的读法,学生同桌自读自评,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3、配乐朗读,读出情感。

   播放舒伯特的《小夜曲》,请全体学生伴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味诗中的意境。读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4、文本探究

   教师:“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请同学们以此理出诗作的结构,并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明确:“雨说”一共出现了五次。

A、第一部分(1-3):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4-5):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6-8):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9):雨的祝福

三、合作与探究----品雨

(一)、倾听雨的诉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1、在诗中“雨”说了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轻轻的来了,满怀着爱心;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到来,并与她同行,去迎接春天;雨说“他来的地方很遥远”,她来是要教孩子们勇敢的笑,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这是她的使命;雨说“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把欢笑带给孩子们以后“我就快乐的安息”。雨最终牺牲自己将生命变成孩子们嘴里的“那份甜”,并在“那份甜”中融入对孩子们的“祝福的心意”。

2、雨让大地生机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自读1-5节,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来描述。

明确: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3、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春雨到来前后大地景物有怎样的变化?第一节和第五节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冬景寒冷、阴暗、毫无生气。)

第五节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春天温暖、明媚、充满希望、生机盎然。)

第一节和第五节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结构上前后呼应。

教师补充:冬天这寒冷的季节,在文学意象中,往往被赋予这样的象征意义----个人的,社会的,国家的困难、挫折。本文是作者1979年写的,1966年到1976年的“文革”,给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新兴的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79年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刚开始人们对前景一片茫然,失去方向。随即的改革开放,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诗人此时虽身处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热情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板书: 一(1-3):雨的到来---景物对比:田圃、牧场  自由         

                                       鱼塘、小溪  幸福

         二、(4-5):雨的邀请----亲一亲,跟着走                      

雨说       三、(6-8):雨的来意---教你们勇敢地笑

       四、(9)  :雨的祝福---孩子们嘴里苹果的甜味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一起在朗读中倾听了雨的诉说,梳理了诗歌的结构,这节课,我们将对雨的形象,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拟人化手法进行探究。

二、合作与探究-----品雨

1、诉说对雨的理解

(1)说说雨中的诗情画意。

教师: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在凝练的语言中透出丰富的意象,诗歌中的雨在来去之时,都带着浓浓的诗情画意,你领会到了吗?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品读,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这份诗情,这种画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如第二节,雨“走得很轻”,“温声细语”。“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雨是静悄悄地来的,她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让人想到杜甫诗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如第七节运用拟人手法,写得很形象。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弯”字形象的写出了柳条在春雨中随风飘动的样子;石狮子“笑出了泪”是说石狮子沾满了雨点;小燕子“笑斜了翅膀”,一个“斜”字形象的写出了小燕子在雨中斜飞的样子。

    教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七节这种句式,另写一种事物,体现春雨中该事物的情态。

   示例:桃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啊。

         田野见了我笑彩了衣啊。

2、说说雨的浓情厚意

教师:请同学们在“------的春雨,-------”的句式中填入恰当的词语,结合文章中春雨所说的话主要表达的意思,感受春雨的浓情厚意。

学生回答示例:亲切的春雨,温柔的春雨,充满爱心的春雨,勇敢的春雨,奉献的春雨。。。。。。就像是一位爱的使者,悄悄地给大地带来生机,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带来希望,带来笑声,带来甜蜜。

3、诗歌中的“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诗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4、联系诗歌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和诗中“只要你们笑了,大地的希望就有了”,体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示学生思考为儿童而歌的原因)

明确: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文革”灾难结束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诗人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这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福。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5、雨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为什么要勇敢地笑?

明确:是告诉孩子们在遇到暂时的困难挫折的时候,要充满信心地等待,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三、探究本文表现手法---拟人

教师: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本诗采用拟人手法来写,这样好在哪里?

    明确: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义的存在。不仅如此,诗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事物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四、赏雨

全班学生伴随音乐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

教师;雨,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甜蜜。她教我们乐观的生活,她为我们奉献了一切。你想对雨说点什么?请用几句话说出来。

示例:我想说,雨,你是春的使者,你是爱的化身,你的到来,使万物更新。

我想说,雨啊,你放心地去吧,你看,我们正快乐地生活着,勇敢地笑着。

我想说,雨呀,天上飘浮的白云,是你的襁褓,你正在哪一朵云上睡大觉呢?我们正等着你,与你一起游戏。
我想说,你看,小草已钻出了地面;你听,小鸟正唱起了歌谣。他们在预测,你哪一天能够来报到。

五、教师总结

   我们从郑愁予的诗歌《雨说》中看到了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和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这是生命的颂歌,生活的颂歌。

四、布置作业

1、按照例句的形式仿写:柳树说:“这是一场绿色的雨,它落在我身上,我就换上了嫩绿的新衣。”至少仿写两句。

2、仿照课文的拟人手法,写一节小诗《----说》。同学们写作要抓住自然事物的特征,思考它具有的精神本质,然后运用拟人描述几个细节,表达自己的感情。

板书:                 雨说

 爱的使者   春雨           孩子们    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
            温暖           春天

            亲切           希望

           勇敢          笑声

           无私          甜蜜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