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轻言细语润如酥,应是人间四月天

  发布者:盛杨    所属单位:中南第二小学    发布时间:2019-12-09    浏览数( -) 【举报】

         轻言细语润如酥,应是人间四月天

                         ——《非暴力沟通》读书分享

   背景

   心理学发展史上,在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和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之后,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影响深远。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肯定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倡导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得其真传的马歇尔·卢森堡1984年创建了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成为非暴力沟通专家。至今,C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00名经CNVC认证的非暴力沟通培训师。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马歇尔·卢森堡荣获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四要素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思想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熟练掌握并在沟通的听与说双向互动中熟练运用,就可以创造出和谐智慧的沟通方式。 这种沟通方式得以成立的基础是从爱出发,爱自己,助他人。这话听着有点虚,但想明白了确实是这样。可是如果我们的本心就是要较劲儿,那任何方法都无济于事。

   一、描述你观察到的事实,不带道德评判。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论?书中用一首诗做了最好的区分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什么是绝对化的评论?想想我们平时说话时是不是总用到,比如“你怎么老是回家这么晚”,“你从来不关心我”,“你总是乱丢东西”,“你很少肯定我”,而你观察到的事实应该是“你一周有四天的时间都是晚上十点之后才回家”,“你已经连续三天找不到你的钥匙了”.....

   非暴力沟通不倡导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的表述观察的结果。

  在生活当中,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我们的语言,很多时候都是评判,甚至会上升到道德评价。

    比如,你太不负责任了;我的孩子很懒。有没有觉得这些对话里面,对方听到了批评,不走心。有时候我们为了表达我们的欣赏,通常简洁的一句:你好棒!你好优秀!虽然是表扬别人的话,但是,对方听到了空洞的应付,一样没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能描述详细的事情先,再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这和表扬要具体到事情上的理念是一致的。

    叙述事实时避免使用静态语言——“怎么老是”、“每次”、“永远”、“总是”、“经常”类似词语

再如:“你怎么老是不按时完成作业。” X ;

    “妈妈看到你从晚上6点一直看电视到9点,觉得很担心。” √

    静态语言的潜台词会让别人觉得他一辈子都是这样的人。看似好像没有难看的字眼,不过真的很伤人。用静态的语言去叙述一个动态的人并不正确,当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时,别人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意作出友善的回应。

   二、体会和表达你的感受,而非看法。

   表达感受是不带批判性质的语言表达看法,而不是发泄情绪。感受与情绪的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冲突。书中提出的方法是建立感受词汇表,我的理解就是多练习说这些词汇,养成习惯,来培养自己表达感受的能力。

感受的表达有一系列词汇表,如兴奋、感激、高兴、平静、自在,这些词语都是感受的描述。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注意不要将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在表达感受的时候适当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比如:你周末总不在家,我不是很开心。(感受)你周末总不在家,你一点都不在乎我(感受想法混为一谈)

   三、感受的根源是你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说出原因)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强调,你有所感受的根源不在于别人的行为刺激,而在于你自己本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对他人的指责、批判、评论以及分析其实反映了我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主张,别人的反应往往是申辩和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并能体会到别人的需要,那么对方就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我因为”这种表达方式认识感受和自身的关系。比如:你昨天没出现我有点难过。(感受的表达)你昨天没出现我有点难过,因为我本来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感受+需要)

   往往我们提出批评,别人的反应就是申辩或者还击。但是如果我们说出自己的需要,对方就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在上述例子中后者是把感受的根源归结为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更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四、明确具体的提出你的请求

   1. 清楚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做什么,而不是希望他不做什么。

举例:一位女士谈道:“我请我先生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 结果呢?先生告诉她:“我已经报名参加高尔夫比赛了。” 哈哈,事与愿违,其实这位女士的请求是希望丈夫每周至少一天晚上在家陪她和孩子。

   2. 请求越具体越好,不能含糊不清,不适用抽象语言。有个卡通画的笑话,第一幅图描述一个人掉湖里了,他冲着岸上的狗喊:“快去求救。”结果第二幅画的图景是这样的:这只狗躺在了精神病医生的诊断台上。哈哈。

   3. 提出请求后,请对方给予反馈,并表示感谢。人与人的不同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你以为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对方的理解并不一定准确,所以在注意清楚表达自己之外,还可以尽量委婉的要求别人给予反馈。

   4. 让对方认识到你提出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惩罚,那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服从,要么反抗。所以一旦别人觉得我们是在命令,就不会愿意满足我们的请求。

如何区分请求和命令?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或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打到目的,这也是命令。

    例如:“你能不能不要把家里搞乱了?”X  

 “你可以帮忙把桌上的书放回书架,把要洗的衣服放进洗衣机里吗?“ √ 

   例如,“赶紧去把垃圾给我倒了。” X    

  多使用五个字:你可不可以

 “你可不可以帮我倒一下垃圾。”     √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很多事情,教我们怎么表达自己的爱与需求,教我们怎么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一样与冲突,教我们与他人好好相处。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温柔而有力量,愿我们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附件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