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学习力。 作业周期 : 2019-12-01 2019-12-16

初中历史班

作业要求:

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学习力。

发布者:林明钟

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学习力。

提交者:学员刘二艳    所属单位:民族中学    提交时间: 2019-12-06 09:54:40    浏览数( 0 ) 【举报】

人教版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之学生欣赏梵高的作品《麦田上的乌鸦》有感


    文化课讲起来始终是棘手的,特别是讲到绘画方面。每次讲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的第三子目美术名家时,我都是给出几幅梵高的作品,让学生自己看,然后我再讲作品的创作背景。几幅画被我这个没有艺术细胞的家伙讲一点温度也没有了,特别是每次课后我再问学生这些作品的相关内容时,学生都摇着头说不记得了。为什么会这样?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欣赏一幅画。今天在5班讲课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学习动力。多媒体出示梵高作品《麦田上的乌鸦》,学生观画说一说观后感。

生1:这幅画的每一颗麦穗都像火焰一样,一片麦田就像火海。

生2:麦田中间有一条小路,应该是一条逃生之路,表达了作者想要逃出现在的困境。

生3:天空那么黑暗,天上还有乌鸦,麦田像火海,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4:麦田中间被收割机压出一条小路,说明那时已经有收割机了。

生5:天上的乌鸦,在黑暗中拼命的飞,是想逃出黑暗,寻找自由和光明。

生6:好美的画,我好想去这幅画里和朋友们一起捉迷藏。

生7:看着这幅画感觉好像是敌人来了,很紧张,很害怕,很恐慌。

生8:麦田中间的小道表达出作者想要逃出紧张、不安和恐惧的内心。

生9:作者想去过一种田园似的生活,自由又惬意。

生10:黑暗和光明,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

    当以上学生表达完观后感受时,班里的学生自发地响起热烈的掌声。带着学生的感受,我们现场上网搜索了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360百科对此作品的解释是《麦田上的乌鸦》又名《麦田上的鸦群》,是文森特·梵高在1890年7月创作的油画作品。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祥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当学生看到这幅作品的解释后,热烈的掌声伴着他们激动又自信的笑容,整个课堂瞬间沸腾了。针对学生4提出的作品创作时已经有收割机了,有学生提出了疑问,说那时不可能有收割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又上网搜索了相关资料,这幅画得创作时间是1890年。 1799年英国最早出现马拉的圆盘割刀收割机,1890年美国发明了由蒸汽机驱动的自走式和牵引式谷物联收机,讲到这里,学生很快自由的讨论起来说原来那时已经有收割机了,原来这幅作品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创作的……学生的思维瞬间发散了。全班同学自发的给学生4竖起了大拇指。

    这节课的上课方式的转变,课堂瞬间活了,从学生那自信爽朗的笑声中可以感觉到这幅画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忘记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学习动力,看来以后还得多用,多思。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12-06 17:01:15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