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学习心得 > 正文

解放天性,快乐探索

(顾英 已在 2019-12-05 16:54 推荐!)

  发布者:邹丹妍    所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实验小学幼儿园    发布时间:2019-12-05    浏览数( -) 【推荐】 【举报】

解放天性、快乐探索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丰富社会经验,在促进幼儿发展中,激发幼儿学习、探索自然等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应该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概括的指出要创新先要解放人。该思想在现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怎样在平常幼儿的科学活动中落实“六大解放的思想”。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它与“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其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差。随着《纲要》的深入学习,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静态知识的传递转向为注重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括起来有三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主张以人的生活欲望,人的生活要求作为教育的根据;在方法上提倡用自动的方法、启动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和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指导学习;强调解放学生的头脑、双眼、嘴巴、眼睛,使他能想、能干、能看、能谈,并要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能在大自然、大社会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要解放他的时间。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的过程。对于年龄较小的小班孩子们更少不了游戏的陪伴,但是每次老师们在组织小班科学活动时总是在老师说、孩子们说、孩子们操作探索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周而复始地在开展科学活动。从而使孩子们没有在学习中收获足够的快乐。

因此,在科学活动解放幼儿是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如果能引发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求知,这些探索行为能很好地帮助建构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针对小班幼儿思维特点直观、形象,基于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本人认为小班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应该是这样的:

1.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可以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目前,师生问答式仍然是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教者课前精心设计提问,学生顺着老师的问题绞尽脑汁。教师琐碎的提问,裹住了学生的头脑,学生看似思维,其实在围着老师的问题转,没有自己的思维。

陶行知指出“解放头脑 , 撕掉精神的裹头布。”,因此在进行科学活动时,不能只是一贯的灌输,要学会用“启发的方式”。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中《甜甜的糖果》中,一开始小朋友在面对桌子上的糖果都十分的好奇,那么我没有直接请小朋友马上去吃,而是让小朋友拿到糖果以后猜一猜、看一看、闻一闻等多感官的方式去感知手上的糖果,再请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方式“撕一撕”、“咬一咬”、“剪一剪”等方式打开糖果进一步探索。让他们用自己思考过的方式去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这相比起一开始就告诉他们糖果是什么形状、什么味道、什么颜色来的更让他们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主动思考,自己发现科学的秘密。

2.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可以操作。

传统教育要求小孩静坐、静读、静写、不许小孩子动手,小孩的双手被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陶行知要求教师和家长,不要束缚儿童的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大胆地创造。在科学活动时,要做到创造条件,让孩子积极动手。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

正如,我在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口袋中》中,孩子们想要了解物体具有软和硬、粗糙和光滑等特征。如果只通过观察看一看再加上老师的说一说,小朋友对于这些特征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这是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前的材料准备一定充分与恰当,不能因为材料准备数量过多而“偷工减料”,且材料的选择一定要有代表性,如“棉花、积木”等反差较明显的物品。让每一位幼儿在科学活动通过小手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初步认识物体的明显特征。在活动中会存在有的小朋友动手能力较弱,我们就应该适当的去给予帮助。有的小朋友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我们应该适当的引导,不能直接让他们停止操作,要让他们坚持探索,鼓励他们耐心的去操作,去获得结果。

3.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可以观察。

陶行知先生认为,传统的封建教育给儿童带上了一副封建的有色眼镜,使他们脱离社会实际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小书呆子"。所以他指出,应该培养儿童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对社会进行分析,在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中,陶冶性惰,锻炼意志,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孩子是需要多多观察的,教师应该创造丰富条件,解放孩子的眼睛。比如,在小班科学活动《蚕宝宝》中,我前期在种植园地中投放了一些蚕宝宝的“籽”,起先幼儿对于黑黑的一粒一粒的“籽”并不感兴趣,但随着蚕宝宝逐渐的长大,幼儿惊喜的发现这些黑黑的“籽”动了起来,变成一条条黑黑的“小虫子”。小朋友们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蚕宝宝的变化,以及观察蚕宝宝吃桑叶的样子。就是在这一天天的观察下,小朋友们对于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亲身体验,积累相关蚕宝宝的成长经验。

4.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们可以交流。

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一般习惯是不多说话,儿童没有言论自由,大人说什么,小孩就听什么,就照着做,久而久之,使儿童养成了一种盲从陋习,这种情况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小孩子有问题应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儿童的知识。他提出:"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而幼儿园小班的幼儿还不懂得如何有序的举手表述自己的想法,往往课堂上会出现“大家各抒己见”的现象,而老师往往会制止,长久下来,幼儿想要表述交流的意愿就扼杀在“摇篮里了”,这样使很多孩子都不再去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有问题也不愿意提问。

在科学活动时,我们应该让孩子交流,可以大胆猜测、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形式,给孩子创造交流的机会。就以有一次我们在进行科学活动《剥橘子》来说,我先让孩子自己玩橘子,接着让他们交流讨论。进行到剥橘子环节时,先让孩子们大胆讲述自己的已有经验“你以前是怎样吃到橘子里面甜甜的果肉”,小班上学期的孩子像“炸开锅一样”纷纷讲述,有的人说“以前爸爸妈妈剥好的”,有的说“自己会剥”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于是我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试剥一剥,怎样能快快的剥完。尝试后再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说一说自己的小窍门,引导其他小朋友同伴学习。整个活动大家都积极表达,并在交流经验以后大都成功的剥好橘子,品尝甜甜的橘子。

5.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创造。

陶行知先生认为,"笼中解放出来,放大的鸟笼比原来的鸟笼大些,有一棵树,有假山,有猴子陪着,但仍然是个模范的鸟笼,不是鸟的家乡,不是鸟的世界。鸟的世界是森林,是海阔天空。现在鸟笼式的学校,培养小孩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我们的小孩的精神营养非常贫乏。"他还指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在科学活动《小蚂蚁》中,我没有制作精美的PPT以及教学视频,而是就带着班级里的小朋友去到我们的种植园地里去找一找、看一看小蚂蚁在哪里,它在干什么。走出教室的幼儿在园地里都十分兴奋得在园地里找小蚂蚁,找了以后都纷纷跑来拉着我的手一起去看。活动结束以后,小朋友在回班级的路上还一直不停地讲着自己看到的小蚂蚁“它在干什么,拿了什么东西等等”,简直停不下来。所以在自然的环境中小班的幼儿科学观察来得更加积极,也让他们有趣的体验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6.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可以自主。

 在幼儿园中教师往往会遵循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表来组织幼儿的教学活动,但在小班科学活动中,往往会因为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以及观察不到位,老师会“节约时间”来减少幼儿观察探索的时间,往往直接小结,讲述结论,这样对于小班的小朋友压根无法理解和掌握。例如平常在孩子们自主操作时,有的孩子的动作会比较慢,跟不上大部分孩子的进度,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放慢节奏,耐心等待,给予每一个孩子宽裕的时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进行操作,都能完成实验。或者将活动延伸至科学区域中,让那些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完成他未完成的实验和操作。

在陶行知先生开辟的“解放”世界里,牵引着我们更好的指引孩子进行科学活动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把握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经纬、脉络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的一些代表性人物的学习观点进行梳理,将之作为陶行知学习能力、培养思想的生动展开,并一同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


附件

学习心得

最新学习心得

热评学习心得

热门学习心得

AI推荐 换一批